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失眠要怎么办呢?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长时间失眠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失眠现象呢?在这里,为大家来介绍一下中医改善失眠的方法,艾灸和五味子就可以帮你远离失眠,快来一起看看吧。
失眠的症状
睡眠浅容易做梦:病人自感睡不实,一夜都是似睡非睡的,一闭眼就是梦,一有动静就醒,有的早醒,不管几时入睡,早上三点钟准醒,醒后再入睡更难,只好瞪眼到天亮,失眠病人都知道,在睡不着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
睡眠质量差:许多患者虽然能够入睡,可感到睡眠不能解乏,醒后仍有疲劳感。
入睡困难:辗转难眠,入睡时间比以往推后1—3个小时,患者说本来也很困,也想睡觉,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心静不下来,睡眠时间明显减少。
有的病人是白天发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夜间却兴奋不眠,学习,开会,上课打盹,看电视靠在沙发上就睡着,可往床上一躺就又精神了,说什么也睡不着。
睡眠感觉障碍:缺乏睡眠的真实感,许多病人虽然能酣然入睡,但醒后坚信自己没睡着,而同房间的人或配偶却说他一直在打呼噜。
接下来,就来教你改善失眠的方法吧。
五味子改善失眠现象
五味子蜜饮:五味子30g、蜂蜜20g,将五味子洗净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汁转温后加入蜂蜜,搅匀,分次服用。有宁心安神、养阴润肠之功效。此粥适用于肝肾阴虚型失眠症,对伴有心悸者尤为适宜。
五味枸杞水:五味枸杞水很适合工作繁忙,无暇煲煮食疗汤的人服用。五味子二钱,枸杞三钱。枸杞洗净,切碎;五味子取药房中用醋加工好的,洗净;将材料放入保温杯中,冲入开水,待稍凉后饮用。此茶有助于养心健脑,坚持饮用,失眠症状可大大改善。
五味地杞茶:五味子、熟地黄、枸杞子各5克。将五味子砸碎,熟地黄切成小碎块,与枸杞子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2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上午和晚上睡前各饮1剂。补益肝肾,安神宁心。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失眠。
五味酸枣仁汤:北五味子6克(打碎),酸枣仁15克(打碎),茯神20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成两份,分别在睡前2小时、半小时温服。养心安神,主治心虚失眠多梦。
五味子膏:五味子250克,蜂蜜半瓶。将五味子用清水泡半天,然后加水煎,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使汁液慢慢浓缩;然后加入蜂蜜,不断搅拌,直至浓缩成膏,收在容器中密封好。每次取2小匙冲服,早、晚各1次,空腹服用。
五味鸽蛋:五味子50克煎汁,鸽蛋30枚先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后,浸泡在汁中2天后可食。每次吃鸽蛋3枚,日1—2次。可连服2周。每次食前需煮沸。
五味山药桂圆粥:鲜生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粳米50克。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与桂圆、五味子同置于锅内,加入淘洗净的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加白糖调味即成。每日1剂,当早饭或晚饭食用。
五味子生地汤: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五味子糕:将五味子碎成粉过筛备用,一次10克,再用糯米粉100克,发酵后把药粉加入拌匀,置笼上蒸熟,睡前趁热食用,每日一次。此方对遗精多梦、心悸失眠较有疗效。
艾灸改善失眠现象
灸身柱穴: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神柱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灸15分钟。
灸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 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艾条点燃后,对准大椎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灸10分钟。
灸涌泉: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启闭开窍。
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可治疗失眠。施灸时,对准涌泉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使皮肤出现红润为止。
灸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以上改善失眠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