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冠心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手术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中医按摩治疗。下面就为你介绍几个治疗冠心病的穴位按摩和针灸。
什么可导致冠心病?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属于“胸痹”和“真心痛”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为:
1、寒邪内侵:《诸病源侯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
2、年迈体弱:年长体弱,肾气衰微,而致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
3、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而脾胃损伤,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竭胸阳,气机不畅,发为胸痹。
4、情志内伤:情志失调,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而为胸痹。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 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故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
冠心病有什么症状?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分析,冠心病发病之“本”为动脉粥样硬化。即年迈体弱,肾气衰微,而致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冠心病。冠心病之“标”即由气滞血瘀、心脉瘀阻、阴虚血瘀所引发的“真心痛”和“胸痹”症状,主要表现有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主要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疲乏: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不想动或嗜睡。
气短:感到空气不够用或呼吸困难,这种气短有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的特点。
胸闷、胸痛: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心窝部或心腹部不适,要注意除外冠心病心绞痛。一般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在心前区、胸骨后,可以向在肩、下颌、左手臂及背部放射;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闷痛、压痛及刀割样疼痛,疼痛时往往不敢动,严重时可以伴有出汗;疼痛一般持续数秒钟,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往往可以缓解。如疼痛仍不缓解,且持续剧烈,应想到或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
晕厥:冠心病心律紊乱,心率过快,过慢,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均可使心排血量减低。由于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大脑供血不足,轻者感头昏,重者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
咳嗽、咯痰: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肺部充血,可以出现咳嗽、咯痰。痰量一般不多,严重时可有粉红色泡沫痰。
多按三个穴位按摩
1、按压内关穴:指腹紧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三指处,两筋之间,先向下按,再做揉按,两手交替进行。对于平时心动过速的人,手法由轻到重,同时可以配合震颤并轻揉。对于有心动过缓的人,则要用强刺激手法,用力揉按。每天每侧按压3到5分钟即可。
2、点揉神门穴:神门穴是安神养心最好的穴位之一。点揉此穴能够松弛白天过渡紧张焦虑的中枢神经,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用一只手的拇指,放置在另一只手的神门穴上,先向下点压,保持压力不变,然后旋转揉动,当产生酸胀感,即中医所谓“得气”的时候,就产生了治疗效果。这时继续点揉1分钟,然后缓缓放松结束治疗。两手交替进行,不限时间和场所。
3、拍打心前区:用右手掌或者半握拳,拍打心前区,拍打48次,用力程度以患者感到舒适即可。这对于消除胸闷有一定效果。在拍打的时候,患者最好配合腹式呼吸,改善胸腹腔血液循环,起到对心脏的按摩作用。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