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痔疮虽然是小病,但是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或者便秘都会容易导致痔疮,所以预防痔疮也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进行。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防治痔疮应该怎么做吧。
引起痔疮的9大原因
饮食不节:主要指饥饱失常和饮食偏嗜。饮食过多,过饱或食用油腻之品,或大量饮酒及食用辣椒、姜、葱等刺激性食物,容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故《太平圣惠方》中曰:“夫酒痔者,由人饮酒过度,伤于肠胃之所成也”。
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久坐久行,劳累过度,使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疮。
外感六淫:《素问风论》中有:“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泻”。《金匮要略》指出:“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可见受风邪、寒邪、热邪均可发生痔疾。古人指出痔因“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之说。《医宗金鉴》也有云:“痔疮形名也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
妇人妊娠,月经不调:妇人妊娠,月经不调易致关格壅塞,经血流溢渗漏于肠间,而诱发痔疮。
遗传因素:《薛氏医案》中有“痔疮之症或禀受脂毒,或母腹中受热也”。表明痔疮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内伤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中医很重视七情致病,因此有喜伤心,怒伤肝之说。喜怒无常,气血侵入大肠,结积成块,易生便血。
房事过度:《诸病源候论》中有“诸痔皆由伤风,房事不慎……所致”。古人又有“忍精不泄而致痔漏”之说。
体质虚弱:包括禀赋不足和后天失调。体质虚弱,加之外感风湿,内蕴热毒,而致气血下坠,结聚于肛门,易生痔疮。另外,久病如久泻、久痢、久咳等易使气血亏损,气虚则下陷,表现为肿物脱出、大便出血;血虚则生燥,大便干结可引起或加重痔疮,血虚同样可以引起气虚。
五款茶饮帮你告别痔疮
1、木槿花茶
取木槿花适量(鲜品30-60克,干品6-9克),去杂质,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随时饮服。木槿花清热、利湿、凉血,主治痔疮出血、大便出血、赤白痢、白带带血等。《日华子本草》记载:“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作汤代茶,治风。民间常以之泡茶疗出血症、痢疾等有效。
2、木耳芝麻茶
取黑木耳60克、黑芝麻60克,各两份,一份炒熟,一份生用。每次取20克,含等量生品与熟品,以沸水冲泡,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黑木耳、黑芝麻皆为甘平滋润佳品,既有凉血止血之功,又有润燥通便之效;黑芝麻还有补益精血的作用,可乌发明目。两者生用可防止其油性成分受损,以增多润肠通便作用,炒用旨在止血敛血。此药茶在医学上对痔疮出血、大便秘结、肛裂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决明润肠茶
取草决明30克,将其炒至适度,碾碎,用沸水冲泡5-10分钟,代茶饮。草决明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又名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其含有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成分,能降低血压、抗菌、促进大便。它润肠通便的功效时常运用于治疗多种肛肠疾病。
4、姜片茶
取茶叶一握,生姜7片,加水煎汤或沸水冲泡即可。每日1-2剂,趁热饮服。脾胃受寒湿之邪侵扰,升降失调,可致使肛肠滑脱、下痢不止。由于便次增多,致使肛门盲肠频繁受刺激,静脉丛瘀血扩张形成痔疮。生姜辛温入脾胃经,能温胃散寒、和中止呕;加之茶叶收涩、利尿之性。该药茶有温中利湿、涩肠止痢的作用,可复元脾胃运化,使中气得充,升提有力,对肛肠组织有优良的保健作用。
5、槐叶茶
取嫩槐叶15克(经蒸熟,晒干),用沸水冲泡闷15分钟,代茶饮。也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来调味。槐叶性微凉,功能清热凉血、止血,善治大肠火盛或湿热蕴结导致的大便出血、痔疮出血以及血淋等症。槐叶所含的芸香甙类黄酮能降低扩张毛细血管的总量,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复元血管正常的弹性,减低通透性而达到止血作用。
生活中吃这些食物也能治疗痔疮
赤小豆:与当归合煎,可治疗痔疮便血、肿痛。单独一味或与大米同煎成粥亦有良好作用,是防治痔疮的优良食品。
胡桃仁:可润肠通便补虚,减轻痔疮脱出、便血症状。
蜂蜜:对痔疮患者可起到补益和润肠通便的作用。
肉苁蓉:可用于老人,病久体虚者和产妇便秘、痔疮脱出、出血等,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功效。
猪、羊等动物大肠:中医认为可以肠补肠,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其有止血、止痛、消肿的良好作用。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