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2 来源:未知 作者:药品网ypw.cc 我要纠错
俗话说,养肝就是养命,肝不好,未老先倒!肝脏作为我们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也是身体里最强大、功能最多的器官。肝养好了,身体也就好了!
但是由于肝没有痛觉神经,在其病灶早期时,身体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一些小症状让人忽视,使病情不断恶化,那么肝不好会有哪些症状呢?
提醒:肝不好的人,清晨起床后会有4个"怪象"
1、尿黄如茶
因肝损伤后,人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会随尿排出体外,引起尿液发黄的情况。这种情况与上火、喝水少引起的尿液发黄并不相同,只有在肝病得到控制时,才会逐渐消失。
2、疲惫无力
如果你总是早起觉得疲倦、浑身乏力,就要小心是肝脏出现问题了。因为肝脏受损以后,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汲取出现问题,造成身体营养不良的原因。
3、刷牙出血
肝脏出现问题以后,其对人体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凝血因子下降,从而导致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异常出血情况发生。
4、食欲不振
如果早起不想吃东西,还伴随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就要小心肝脏的健康状况了。
因为肝脏中的一些酶参与人体的消化,在肝脏受损以后,酶的数量减少,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肝变“脏”,全身都会有信号,要重视
1、肝不好,头发先知
①两鬓长白发——肝胆两虚;
②头发很油、掉发严重——肝火旺盛;
③头发颜色偏黄——肝血亏虚;
④头顶出现白发——肝肾两虚;
⑤发际线出现白发——肝脾血不足。
2、肝不好,眼先知
①视线模糊——肝血不足;
②眼睛干涩,眼疲劳——肝阴亏虚;
③眼红有血丝——肝火旺盛;
④眼睛发黄——肝胆湿热;
3、肝不好,脸先知
①口苦口臭——肝火旺,浊气上逆;
②长斑长痘——肝毒堆积,内分泌失调;
③脸色暗黄——肝血不足,滋养不够;
4、肝不好,看手脚
①指甲易断——肝血不足;
②指甲竖线——肝功能衰弱;
③手掌红斑——肝脏疾病;
④手背青筋暴露——肝气郁结;
⑤脚底粗糙脱皮——肝受损,代谢能力下降;
5、肝不好,看情绪
①入睡困难,早醒——肝火旺盛
②情绪暴躁、爱生气——气郁化火
③经常放屁——肝郁气滞
④抑郁焦虑——肝气不舒
这4种行为最伤肝,尽量少做
1、生气
怒伤肝,怒气瞬间爆发出来,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暴涨;而强憋着、找不到疏解的方式,也会导致肝气郁结,极易引发胃痛、腹痛、便烂、头痛、胸闷、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等。
2、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可以说是万病的源头!五脏六腑都得不到休息,超负荷工作,抵抗力便逐渐下降了。而睡眠不足、熬夜对于肝来说也是致命伤害,极容易引起肝脏供血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而原本肝不好的朋友,在睡眠上更是马虎不得!
3、用眼过度
老话说,肝藏血,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和肝脏功能息息相关。长期使用电脑、看电视、看手机,或者长时间看书,都是久视,会造成用眼过度。所以说,久视伤血,很容易使肝血不足。
4、暴饮暴食
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东西吃太多会增加胃肠负担,诱发脂肪肝。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
最容易增加肝脏负担的6种食物
1、酒精
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脏,从而诱发酒精肝、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
2、肥肉
肥肉中的嘌呤,是各种瘦肉精及化工饲料毒素的集散地。过量食用是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最主要罪魁祸首,是血管硬化的最直接诱因,也是各种结石的最大加工厂。
3、方便面
加工食品中含有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大量食用后会加重肝脏解毒、代谢能力,从而加重肝脏负担、诱发肝损伤。
4、腌菜
亚硝.酸盐可在胃内合成亚硝胺,从而变成一种强烈的化学致癌物,而诱发肝癌。
5、烧烤
研究发现烟熏、烘烤后的食物,含有具有致癌作用的,损伤肝功能。
6、油条
美国研究发现早餐吃油条是最大营养误区。过量或长期吃油条是脑病与肝病的主要帮凶。
中医推荐养肝小经方
三大养肝“王牌”:
1、菊花:现代人最常用的养肝茶饮,有清肝明目,延缓衰老的功效;
2、金银花:清热解毒之最,降肝火、排肝毒,预防肝火旺盛造成的肝郁气滞和肝损伤;
3、决明子:历史最早的眼科用药,也常被用来保肝护肝,具有养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
准备:菊花、金银花、决明子、枸杞、牛蒡根、桂花;调配成茶包。开水冲泡5分钟,每天一杯降肝火、解肝毒、去油腻!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