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我要纠错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李晨钟
为什么减肥那么难?历尽千辛万苦一点点往下走的数据,一不小心又反弹直线上升?可能因为你并不知道肥胖的真相。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李晨钟教授介绍说,肥胖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疾病,原因是能量过剩、脂肪存积。肥胖的危害绝不仅是影响美观和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肥胖可引起至少15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癌症、骨关节病、不孕不育和精神疾病等。及早进行科学减重,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减轻危害。但作为一种疾病,它有诊断的指征,并不是你“觉得”自己胖,就是真的胖。它也有治疗的办法,应该由医生来制定科学方案,而不是自己随便“治”。尤其是很多育龄女性面临产后减重难的问题,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有的人并没有达到医学上的“肥胖”标准,却自行盲目服用“减肥药”,这是有害无利的。
准确测量腰围数据
帮助自查是否过重
那么达到医学意义上的“肥胖”有什么标准呢?除了很多人都知道的BMI指数(身高/体重的平方),另一个衡量标准是腰围。腰围测量用于发现腹型肥胖或中心型肥胖或苹果型,这种肥胖主要因大量脂肪沉积在腹腔和内脏,形成“将军肚”,但因身材矮小和骨架偏小等原因,其BMI可能并不高。内脏沉积的脂肪很不稳定,易分解成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从而引起一系列不利后果,比如引发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
在大多数亚洲人群中,腰围的数值,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都不被界定为肥胖。
怎么测腰围才能得到准确数据?
拉开衣物,轻松站立,将皮尺放在胯骨上缘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与地面平行绕腹部一周,贴着皮肤但不挤压皮肤,在正常呼气快结束时皮尺量得的数据就是你的腰围数据。你可以记住这样放置时以肚脐为参照物的皮尺大致位置,下次就可以直接在此位置量取腰围了。
不要嫌弃“梨形身材”
女性适当“贴膘”有利健康
对于人体来说,脂肪太少也是不健康的。脂肪不但要看存多少,还要看存在哪里。李晨钟说,腹腔和内脏过量存积脂肪的“腹型肥胖”,也就是“苹果型”身材,这是不利健康的。而有一些女性看起来体型圆润,其实脂肪主要是在臀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看起来是“梨形”身材,这些脂肪其实对人体是有保护作用的。育龄以上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当有一些脂肪是有利身体健康的。如果太瘦,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同时也引发一系列其他健康问题。
不要草率选用减肥药物
药物减肥也是医学上治疗肥胖的一种方法,但李晨钟提醒说,药物减肥必须是严格按照正规医生的指导来服用的,很多人会听信社会上一些机构的推介,盲目选择一些可能含有药物的减肥产品,有些产品可能一时能够达到减重效果,但是却需要付出更大的健康代价。
李晨钟介绍,我国目前只批准了奥利司他(OTC口服制剂)用于肥胖症治疗,但这种药物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已经淡出视线。此外,对减重也有明显效果的另外一种药物利拉鲁肽(注射制剂),则只被批准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而且规定最大剂量为1.8mg/天,对于减肥来说剂量是不足的,只能算是半种减肥药。
目前,其他任何宣称可以减肥的药物都没有在我国获批,按我国法律都是非法的。也就是说,使用这些产品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而市面上某些减肥产品可能含有国家禁止使用或添加的西布曲明、芬氟拉明、安特明以及甲状腺素等成分,虽然有减重效果,但长期使用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
另外,不少所谓减肥保健品,则违法添加番泻叶、大黄、酚酞等泻药或利尿剂。长期使用会导致脱水、习惯性便秘甚至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哺乳期间不要太着急减肥
刚刚生完孩子,如何恢复到以前的曼妙身姿?这是很多新妈妈苦恼的问题——要哺乳不能节食,要带娃没时间运动,怎么办?
李晨钟提醒,母乳期还是不要想减重这件事了。母乳喂养期间如果盲目节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节食过度会导致掉头发、停经,接着是甲状腺、肾上腺等一系列的问题。
临床上医生接诊过这样的个案:产妇母乳喂养两个月后,有一天突然全身疼痛,痛到无法起床,经医生检查——腰椎骨折,原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妊娠哺乳骨质疏松症患者。产妇生孩子前一直很瘦,哺乳期间因为担心身材走样,也一直没有特别的营养补充,最终哺乳导致了大量的钙流失,骨量剧降,患上了骨质疏松。这样的患者,治疗的首要途径便是断奶。
专家提醒,产妇哺乳期间,要注意平衡膳食、补充钙质,可以等母乳喂养结束后再进行体重管理。哺乳期间,生活方式上也要注意调整,尽量少吃甜食,坚持少糖饮食。其次是尽量挤出时间运动,比如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的有氧健身操,在家就可以做,上午、下午和晚上趁孩子睡觉时间做一下,孩子大一点的,可以带小朋友出去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对大人小孩都有好处。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