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一般人们都认为中药副作用小,不像一些西药,在副作用一栏中罗列好多条。而中药需要熬煮,有诸多不便,中成药就成了人们的首选。可中成药毕竟也是药,也具有毒副作用,选择得当可以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效果,选择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您有必要了解一些合理选择中成药的常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药大致可分成中药材和中成药两种。走进药店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中成药和西药的卖法一样,都是包着花花绿绿的盒子,“规规矩矩”地躺在货架上的。
中药材可不一样,好像自古以来,中药铺子就离不开大柜子,柜子上还有好多写着“特殊暗号”的抽屉,中药材们就一味一味“神神秘秘”地藏在里面。
我现在要讲的恰恰不是“神神秘秘”的中药材,因为我们普通老百姓一般去买中药材,顶多就是一些常用的单味药,比如买点莲心去去火啦,买点人参泡泡酒啦。中药的配伍太有讲究了,大家一般都是按方抓药。现在要提醒大家的恰恰是自行购买那些“明目张胆”摆在货架上的中成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搞清自己是什么病
有人说了,自己什么病还不知道?!感冒咳嗽呗。这是人们自行买药最常见的原因。但你清楚吗?在中医中,感冒还分风寒、风热、秋燥、暑湿等不同类型,应用中成药治疗时可分别选用不同的药来对症治疗。咳嗽种类也不少,风寒咳嗽、肺热咳嗽、阴虚咳嗽等,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功效的止咳药,比如温肺止咳、清肺止咳、润肺止咳等,针对咳嗽还有不同的治疗目的:止咳、镇咳、定喘、化痰、养肺……名词也不少。
中医学中除了“辨病施治”外,很讲究“辨证施治”。什么叫“辨证”呢?中医认为导致疾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极,饮食劳逸,痰饮疲血,外伤虫兽伤等。由于致病原因、机体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就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症”。中医认为应该辨认、分析疾病的“症”,针对“症”来制定相应的治法,然后组方选药进行治疗,也就是同病异治。尽管中成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应该严格遵守“辨证、辨病”的原则,否则大有吃错了药的危险。
想办法买到最对“症”的药
解释了这么多,除了希望您牢牢树立起“辨证、辨病”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真不是希望您从今天起抱着一大本中医的书开始背什么病什么症,老中医哪是人人可以当的。要想在自行买中成药时做到对症下药,这里倒是有省心的小窍门,请接着看。
1.尽量把病情、症状描述给药店内的药师,得到他推荐的药品。
2.仔细看看说明书。
决定购买中成药前看看说明书有几大好处。
好处一: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功能与主治”一栏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这个药适合什么病什么“症”都一目了然。防止药师一时疏忽,提供了不合适的建议。
好处二:很多中成药的药名十分相像,可它们的功效却不相同,比如银翘解毒丸与羚翘解毒丸、活络丹和小活络丹、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等等,不要光看名字大概其差不多,以免错买了不确切的药。
好处三:即便您碰上的药师认真负责、业务熟练,要买的药的药名也千真万确,还要看说明书!为什么呢?因为说明书上还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您需要了解一下,您是不是在不能服用或慎重服用这个药品的人群范围内。您的这类信息不对药师讲,他们也许不会特意提醒您。
选药时要注意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也许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有些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的。比如,为儿童选中成药时要注意药品的口感、服用是否方便、用量是否可以控制得比较准确等问题。因为小孩对苦味很反感,糖浆剂或是体积较小的片剂、丸剂就比较好服用。另外,小孩比较敏感,有些药大人多吃一点没关系,小孩可能就受不了了,这一点也要特别小心。再比如,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需要严格控制食入的糖量,他们就要非常慎重地服用含糖多的中成药,像糖浆剂或含糖的颗粒剂等。
千万不要“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这句话时下很流行,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尤其在选择与孩子或健康相关的商品或服务时,人们不由自主的就会选择最贵的。
其实,药品中也有性能价格比的说法,药效和价格并不一定成正比。您买了最贵的药,也许里面有一半的钱,您是替厂家付了广告费了。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一般去药店自行买药的人都是自费,好好比较一下同类产品很重要。比较时您可以主要看看处方中主药(排在前面的几味药)类似的那些产品,不一定先选最贵的,可以选那些生产厂家信誉较好的、价格适中的药先试试。
此外,内外包装上的一些小细节也非常重要,甚至决定着您是否最终买了它。有几种药品一定不能买:过有效期的药和没有有效期的药不能买!无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无批号的药不能买!
记住以上这些提示,您自行选购中成药时就可以放心大胆多了。
(责任编辑:药品网ypw***)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