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退热药 有效时间8小时
发热的患者需要选择退热药物,如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林等。这类药以解热镇痛药物为主,用于退热、缓解头痛、肌肉关节的酸痛等症状,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在体温超过38℃的情况下就可以服用退热药物,帮助缓解发热及全身症状。而退热药物的作用时间大约是6~8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体温会再次升高,这时需要再次服用退热药物以协助降低体温。
但在使用退热药物时应该注意选择。由于服用退热药物后会大量出汗,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小心使用,并需要补充水分,以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对于有溃疡病的患者,尽量选择不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以免诱发溃疡病发作。而作为孕妇,应该首先选择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不能下降,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止咳药 分型选用才有效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的呼吸道异物,可借助咳嗽排出体外。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可影响工作和睡眠,这时就需要使用止咳药了。
目前常用的止咳药按照它们的作用部位可分为两大类:
一、中枢性止咳药,如联邦止咳露等。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但这类止咳药有成瘾性,应该慎用,每天服用不要超过30毫升。此外,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合剂,不要长期服用。现在还有一类镇咳药如右美沙芬,这类止咳药没有成瘾性,可以安全使用。
二、外周性止咳药。这类药通过降低呼吸道感觉神经末梢对刺激的敏感性而产生止咳效果。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以及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药物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使黏膜少受刺激,而达到止咳作用。
还用一大类中药类止咳药,这类止咳药一般以寒、热、温、凉四性来分,止咳与化痰又有不同。风寒型,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咽痒,用解表散寒止咳药,如风寒咳嗽冲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风热型,咳嗽声重,痰黄,口干,要用清热止咳药,如急支糖浆。晨起咳嗽痰多,或有痰块,多属痰湿咳嗽,要用化痰止咳药,如半夏露、橘红片。若干咳痰少,喉痒,属秋燥咳嗽,或是阴虚,需用润肺止咳药,如川贝枇杷露、秋梨膏。若为干咳,且久咳不止,可适当使用镇咳药,如强力枇杷露、镇咳宁胶囊等。如果自选中成药治疗,应分清自己属于哪型,不可乱用。
化痰药 先化痰再止咳
对于咳嗽同时伴有咯痰的情况,应该首先进行化痰治疗再止咳。多痰或者痰液黏稠时应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如果痰液潴留在体内,会使病原体在呼吸道内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这种情况下要禁止选用含有吗啡、可待因成分的镇咳药,不然可因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痰液阻塞,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窒息。所以,在选止咳药的同时要注意有无咯痰。
常用的化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这类药物会引发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因此建议饭后服用。同时,大量饮水也有化痰的作用,每天的饮水量需保持在4~6大杯,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痰液变稀,使之更易咯出。
抗感冒药 吃完别开车
有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含有伪麻黄碱和右美沙芬等成分的药物。这类药物虽然能快速缓解喷嚏、流涕、流泪、咳嗽等症状,但这类药物多数都含有苯海拉明,会引起头晕、嗜睡、乏力,因此,驾驶员和机器操作人员慎用。服药期间避免同时饮用酒精类饮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哮喘、青光眼、肺气肿、慢性肺部疾病、呼吸困难或因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的患者,以及哺乳期妇女和孕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生素 必须由医生指导使用
由于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对于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无效的,甚至可以加重病情。如存在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临床上经验用药,常选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但这些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而不是自行选用。
感冒通常为良性和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桔汁水或热姜糖水。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依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勤晒被褥。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在连续服用药物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向医生咨询
(责任编辑:药品网ypw***)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