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我要纠错
天气炎热,洗手、洗澡变得频繁,皮肤屏障容易受到反复的刺激,一不小心,湿疹又再次发作了,瘙痒难受,苦不堪言。湿疹是皮肤科很常见的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湿疹的患病率约为7%,85%的湿疹患者好了之后会复发,反复遭受折磨。如何避免湿疹反复发作?敏感体质人士平日如何注意护肤?近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邀请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胡云峰医生授课,为我们打造夏日湿疹防治攻略。
案例:随意用药膏,双手破损严重
何女士(化名)今年31岁,有十多年的湿疹患病史,平日辗转去看不同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家里开有一堆的药膏。这个夏日,她的双手又长满了水泡状的丘疹,晚上不断搔抓,双手抓出血来,十分难受。因为是老患者,久病成医,于是她搬出家里的小药箱,取出一支皮肤药膏涂抹,涂抹两三日后,双手症状更严重了,一碰水就痛,迫不得已前往医院就诊。
胡云峰介绍,何女士的做法是临床患者中比较常见的错误处理。由于湿疹患者病情时常反复发作,因此家里常置备一些药膏,有的药膏在之前患病时使用有效,于是患者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下次复发可以直接使用,殊不知把自己陷入病情加重的境地。
胡云峰解释,湿疹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合并真菌感染,湿疹药膏比较多是激素类药物,当合并真菌感染时,这类药膏是不适用的,否则激素会加重真菌感染的病情。此外,很多皮肤类疾病以及身体其他疾病初期会以湿疹的症状发作出来,需要医生以专业知识甄别确诊,才能对症下药治疗。
不同时期用药指南:干对干,湿对湿
专家介绍,湿疹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它是由内外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是身体的内在因素,另外一个是身体的外在因素。
身体的内在因素可以是由感染引起的,如胆囊炎、肠炎、寄生虫感染等导致湿疹反复发作,也可能是内分泌异常、孕期激素变化,还可以是精神压力增加、熬夜、体质下降等。
外在因素也有很多种,如气候的变化,接触日光、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空气中的粉尘真菌等,总体来看,湿疹是内外在因素结合起来导致的机体过敏性反应。
很多湿疹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一方面是内外环境没有做好防治,另一方面的重要因素是存在用药误区,如果是规范的用药治疗,可以把病情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减少复发的概率。具体来看,以急性发作期、亚急性、慢性三个阶段划分,湿疹引发的皮损症状不一,需要合理用药。
“湿疹患者的用药,总的来说,可以用‘湿对湿、干对干、半干对半干’的策略。”胡云峰介绍,急性期常表现为丘疱疹,会有小水泡,伴有明显的渗出,慢性湿疹以皮肤肥厚性皮损为特点,伴随有瘙痒;亚急性湿疹介于两者之间,有肥厚皮损,也有一些丘疱疹。
所谓湿对湿,就是皮损有明显渗出时,要用湿敷的药物,不应涂抹药膏,否则水渗不出来,会越来越严重;当渗出不严重时,建议用一些糊剂;到了肥厚期,也就是慢性期,建议用乳膏或者硬膏,有利于药物渗透到皮肤里面。如果是肥厚性的皮损用溶液湿敷,很容易出现干裂,会疼痛,适得其反。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治疗湿疹的药膏大多是带有激素的,不同药膏激素的强度不同,应甄别选择。
“很多患者疑惑,为何一个湿疹医生开了两三种药膏呢?其实是分身体部位而涂抹的。”胡云峰解释,激素程度中弱的,适合涂抹脸部,如果是激素程度比较强的,一般针对的是肥厚期,可以起到一定的遏制病情进展的作用,然后再结合其他手段综合治疗。
手足湿疹 要排查真菌感染
湿疹可以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作,对于不少皮肤病患者来说,在医院时常要做各种检查,但是又不太清楚这些检查是否有必要。
胡云峰介绍,一般湿疹患者,医生通过临床可以比较容易诊断出来,而其他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排查湿疹以外的疾病,因为像梅毒、皮肤淋巴瘤、身体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均可通过湿疹方式发作出来。
对于湿疹反复发作的患者,如果长在手足部位,一般会有一个真菌感染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合并真菌感染,如果有,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如果是考虑身体内的炎症等反应,还需要结合血液检查。由于刮片检查真菌的阳性率并不高,所以对于合并灰指甲病情的患者,在真菌检查中可能还会用到培养真菌的筛查,以便对症下药。
预防: 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除了对湿疹患者做好正确用药的提醒外,胡云峰介绍,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习惯中着手。
由于湿疹是内外因素引起的,因此在避免外界因素方面,在做家务、洗头发时,可以佩戴普通的薄膜手套减少接触碱性、刺激性来源物质,如果吹空调有打喷嚏等过敏现象,或者进食一些食物有过敏反应,可以考虑做过敏原测试找出生活中的过敏原,平时居家被单、空调防尘罩等注意多清洗、多晒太阳,减少尘螨的接触。
此外,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至为重要。胡云峰表示,即使做了过敏原测试,人体对于过敏原呈现周期性特点,这段时间过敏,下个时间段可能又不过敏了,关键还是要多运动、合理作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这样抗过敏能力会更强。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