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9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 我要纠错
排便是一种反射性动作,整个反射过程受大脑皮层控制。一般认为,一日排便不多于3次或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大便重量为150g~300g皆在正常范围内,过多则为腹泻,过少则为便秘。
便秘系指肠蠕动减少,大便过于干燥,排便困难、费力,量化指标为便次<3次/周或比以前减少,一般成人2日或儿童4日以上不排大便者为便秘。长期经常便秘者称为习惯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常见原因:①不良的饮食习惯,由于进食量不足或食物过于精细,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过少;②饮水不足及肠蠕动过缓,导致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③缺乏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缓慢;④排入直肠粪便重量压力无法达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无法形成排便反射;⑤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⑥长期滥用泻药;⑦生活不规律和不规则的排便习惯。
器质性便秘常见原因:①直肠与肛门病变;②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③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梗阻;④腹腔或盆腔内肿瘤压迫;⑤全身性疾病导致肠肌松弛;⑥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便秘仅是一种症状,不一定是疾病,是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太少,表现为大便干结,并感到排便费力、排出困难和排不净感。有
些患者会同时出现下腹部膨胀感、腹痛、恶心、食欲减退、口臭、口苦、全身无力、头晕、头痛等感觉,有时在小腹左侧(即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位)可摸到包块(即粪便)及发生痉挛的肠管。
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
缓泻药是一类能促进排便反射或使排便顺利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容积性、刺激性、润滑性和膨胀性泻药。《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缓泻药的活性成分有: 乳果糖、比沙可啶、甘油、硫.酸镁、大黄、山梨醇;制剂有开塞露、聚乙二醇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
乳果糖 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为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成人起始剂量为每日30ml、维持剂量为每日10ml~25ml;7~14岁儿童起始剂量为每日15ml、维持剂量为每日10ml~15ml;1~6岁儿童起始剂量为每日5ml~10ml、维持剂量为每日5ml~10ml;婴儿起始剂量为每日5ml,维持剂量为每日5ml。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减剂量。
比沙可啶 通过与肠黏膜接触,刺激肠壁的感受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增强而排 便。6岁以上儿童一次1片;成人一次1~2片。一日1次,整片吞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癌症
患者对本药耐受性差,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和大便失禁,因此不宜服用。本药不应与抗酸药同时服用。
甘油栓 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作用温和。一次1枚塞入肛门,一日1~2次,多于给药后30分钟见效。
硫.酸镁 为容积性泻药,作用强烈,用后排出大量水样便,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山梨醇或甘油配伍。成人一次5g~20g。服用的同时应大量饮水。
微生态制剂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以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
处方药
酚酞 口服,成人一次50mg~200mg;2~5岁儿童每次15mg~20mg;6岁以上儿童每次25mg~50mg,用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增减,睡前服用。
普芦卡必利 口服,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服用,餐前餐后均可。成人每日一次,每次2mg;老年患者(>65岁)起始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mg;不建议儿童及小于18岁的青少年使用本品。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由于形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各种急慢性病
均可引起,一时解决并非根治,故应找准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或增加运动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尽量少用或不用缓泻药。
缓泻药的作用途径不一,其适应证也不同,但由于药物会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造成进一步便秘,故对长期慢性便秘者来说,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刺激性泻药。对结肠低张力所致的便秘,可于睡前服用刺激性泻药,以达次日清晨排便的效用,或使用开塞露。对结肠痉挛所导致的便秘,可用膨胀性或润滑性泻药,并在食物中增加纤维的摄入量。
乳果糖适用于肝性脑病患者及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需长期规律应用,最好不要间断,以维持正常排便。对于妊娠期妇女,如在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后仍未解除便秘,也可用中等剂量的乳果糖。乳果糖对糖尿病患者慎用;对有高乳酸血症患者禁用。开始服用时,乳果糖常会引起胃肠胀气和腹绞痛,但一般为暂时性症状,服用剂量过大可引起水样腹泻。
口服缓泻药仅为临时措施,一旦便秘缓解即应停用。连续使用缓泻药不宜超过7天,届时若症状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伴发病,尽可能减少药物因素造成的便秘,且应避免滥用泻药。
【摘编自《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版·201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