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我要纠错
每年春节假期,都会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因吃喝不当,诱发病情加重或者急性发作而就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王澄主管医师表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痛风等常见慢性病患者,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或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陈超刚主任医师指出,慢性病患者在春节假期里,要“守住底线,讲究基本原则”,才能吃得放心、安心,让自己和家人都欢欢乐乐过大年。
糖尿病患者: 注意控制总量和进餐顺序
除了按照营养师建议的日常糖尿病饮食基本要求外,糖友在新年期间饭局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提前加个小餐:理论上,糖尿病患者应该按时就餐,然而假期里多数家庭吃饭较晚,而且餐桌上不少人会喝点“小酒”助兴,因此营养师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午后15时-17时之间加餐,吃点小食,既可以避免过晚吃饭诱发低血糖,还可以帮助控制年夜饭食量,并减少饮酒对健康的伤害。值得留意的是,加餐的总量不宜过多,食物品种也有要求,以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综合营养的搭配为佳。建议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1个(150-200克),并加上以下三种中的一种,坚果少许(例如带壳花生15颗或瓜子半把),或鲜奶1盒(200-250毫升),或燕麦等粗粮约30克。
二是注意食物的进餐顺序:多数家庭聚餐是肉鱼海鲜“齐上阵”。为了防止餐后血糖过高,糖友应遵循“先菜后肉再主食”的顺序进餐。各类蔬菜尤其是叶类蔬菜的血糖生成指数很低,在进食肉类等高蛋白质食物之前或者进食时应搭配尽量多的蔬菜。一餐蔬菜的总量应不低于半斤(生重250克)。在进食以上食物的时候,还应该吃一定量的谷类等主食,并以粗细粮搭配为宜,例如玉米碴、红米及小米等与白米同煮,或黑米、小米、燕麦粒等一种或多种煮粥,或直接吃带棒玉米。不吃任何主食是违背糖尿病基本饮食原则的。
三是控制总量:不少糖友的平时用药或胰岛素用量是根据日常食谱设计的,如果过量进食,日常的药物或胰岛素用量可能达不到效果。因此作为替换,肉、鱼等副食可在平时基础上增加50克左右,谷类等主食可以适当减少1/3。如的确需要饮用酒和饮料,建议选用干红葡萄酒和无糖饮料,均控制在100-150毫升为宜。
胃肠疾病患者: 要“一易”“二忌”
一是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选择温热的食物,比生冷的食物易消化。尤其是糯米等黏性大的食物,受冷后,多糖链聚集而溶解度下降,消化酶降解效率下降致不易消化。还要避免硬度大的食物,例如油炸的食物、冷的糯米制品,加重消化道负担。还应避免易胀气的食物,如没有精细加工的整棵豆类、土豆、洋葱和蒜等。
二是忌刺激性食物: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是肠胃疾病的大敌,一般慢性胃肠病患者都需要避免。饮酒也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年夜饭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小酌几杯是常有的事,可是胃肠、肝脾等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做到滴酒不沾。酒精对胃黏膜的损害很大,尤其是对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大量饮酒甚至会造成胃出血或穿孔。
三是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加重肠胃负担,对本身有肠胃疾病的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旦不堪负荷,就会诱发急性发作。因此,聚餐要“悠着点”,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细嚼慢咽可有助控制食量并有利于消化吸收。蔬菜、肉鱼、主食等按先后顺序循环进食,避免短时间摄入过多的高蛋白质食物,增加肠胃消化的负担。
痛风患者: 饮食要“三忌”和“三多”
“三忌”指忌饮用肉汤和啤酒,忌吃内脏和某些海鲜(多数带壳的海鲜),忌吃大豆。
这些食物的嘌呤含量高,每百克嘌呤含量约150毫克或以上,属于高嘌呤食物。每百毫升的浓肉汤(汁)(包括鱼汤、鸡汤、骨头汤、菇汤等)嘌呤含量为100-500毫克,故禁止饮用,包括含上述食材的火锅汤也忌饮。
以下是食物每百克可食部中所含嘌呤的含量(毫克):蛤蛎316,带鱼391.6,鳊鱼干366.7,乌鱼183.2,蚌蛤426.3,白鲳鱼238,鲢鱼202.4,干贝390,鸡肝293.5,小鱼干1538.9,香菇(干)404.9,牡蛎239,鸭肝301.5,海鳗159.5,香菇214,猪小肠262.2,秋刀鱼355.4,牛肝169.5,猪肝229,黄豆218,黑豆137.4,猪肚132.4,这些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均应避免进食。
此外,常吃的肉类嘌呤含量也是中等偏高,慢性痛风患者的年夜饭肉类总量要严格限制,不超过100克或更少为宜。每百克常见肉类可食部所含嘌呤(毫克)分别为:鸡腿肉140.3,鸡胸肉137.4,鸡胗138.4,鸭肉138.4,猪肉132.6,建议烹调前用水焯一下或吃炖煮的肉类。嘌呤易溶解在水中,可以去除部分嘌呤。
每百克啤酒的嘌呤虽然只有60-90毫克,但因为啤酒易饮用量大,故累计的嘌呤含量甚多,而白酒和葡萄酒都会在体内产生乙酸,降低尿液pH值,减少尿酸排出,故各类酒品均不宜饮用。
“三多”指多喝水和奶,多吃蔬果,多吃谷类。
就餐期间多饮白开水和淡茶水,有助于及时排出尿酸,减少尿酸过度沉积。应酬饭局上经常说的“以茶代酒”,对痛风病人非常适合。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中,奶和蛋的嘌呤非常低,可以适当增加摄入量,例如就餐期间,用低脂或脱脂奶代替酒或饮料敬亲朋好友,既健康又不失礼节。鸡蛋胆固醇高,故鸡蛋也宜控制在1-2个为宜。
新鲜蔬果是成碱性食品,有利于增加尿酸排出。新鲜蔬菜,特别是叶类蔬菜,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蔬菜总量为300-500克,特别是应该在正餐开始时可以有意地多吃几口蔬菜“打底”。饭前或饭后可吃水果200-400克,但也不宜过多,因为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过量的果糖也是尿酸增高的原因之一,故不宜饮用果汁,更不宜把果汁“当酒来干杯”。
谷类嘌呤含量普遍很低,故多吃谷类,其好处还在于“管饱”,从而减少各种肉类进食。
心血管病患者: 饮食要“三低”和“三多”
在年夜饭时,需要做到“三低三多”的原则。
“三低”指低脂、低盐、低糖。
一是低脂:高脂食物是诱发高血脂、血黏稠度增加的危险因素。高脂食物分为三个主要来源,一是看得见的脂肪,例如肥肉、“五花肉”、油炸、油煎食品,带肥的腊肠、腊肉、熏肉,及其他肥腻食品等,这些食物要严格限制,总量尽量减少或尽量避免进食;二是“看不见的脂肪”,即不易察觉的,例如纯牛奶、瘦肉、各类坚果、饼干等零食,及蛋类、鱿鱼、墨鱼、动物内脏等,都含有一定的脂肪或胆固醇,也应该适当控制进食量;三是油泡或炒菜油用量过多的菜肴,一方面控制进食量,一方面可以用茶水浸泡清洗后再进食。
二是低盐:食盐中的钠含量高,后者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患者每餐的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3克或以下,在进餐时,如果菜肴吃起来较咸,则说明食盐放入较多,应避免进食,或者用茶水清洗后再进食。另外,咸菜、咸鱼、各类加工和腌制食品、零食等含有或可能含有较多的盐,均应控制或避免进食。
三是低糖:甘油三酯增高,与果糖摄入过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控制所有含糖饮料,纯果汁、水果也不宜过多,主食等谷类食物要适当控制。另外,慎重饮酒,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忌酒,酒精会引起血压增高。
“三多”是指多蔬菜、多大豆食品、多海鱼。
一是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有利于心脏健康,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还有助于减少糖、脂的吸收。每餐应进食不少于250克的蔬菜,且种类和颜色丰富多样。但年夜饭的蔬菜往往油盐较多,故宜用温水或淡茶水清洗后再进食更好。
二是多选大豆食品:大豆食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大豆异黄酮,有益心脏健康。传统的年夜饭,应该有黄豆海带汤,黑木耳炒香干(豆腐干),鱼头豆腐汤等,均是大豆或其制品的美味菜肴,甚至可以在宴席时把无糖豆浆当酒水来“干杯”,这样更健康。大豆或其制品可以替代部分肉、鱼等作为补充人体优质蛋白质营养的来源。
三是多选海鱼:海鱼,包括带鱼、鲳鱼、马鲛鱼、鲭鱼、三文鱼等,含有较高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调节血脂和保护心功能。海鱼可以适当多选几种,替代其他肉类食品,从而减少肉类进食。(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黄睿、刘海晴)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