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我要纠错
每年的“世界肝炎日”都在提醒人们多关注这个勤劳的器官,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大家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主动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感染者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那么,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应如何正确认识它?如何做好应对?
所有适龄儿童均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肝炎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的炎症。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文君介绍,肝炎病毒是肝炎主要的致病因子,其中乙肝、丙肝、丁肝可以通过血液、唾液、乳液等途径传播,乙肝和丙肝可转化为慢性肝炎,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需要重点防控。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面向公众开展了一项肝病筛查检测,前来检测的人们戴着口罩,依次有序地进行免费肝病筛查。
《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为全国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为所有发现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近年来,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率稳定在99%以上,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到99.7%,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婴儿新发感染。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特别是乙肝疫苗整体接种、新生儿接种、先进丙肝治疗新药引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所有适龄儿童均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为了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儿童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自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我国作为曾经的‘乙肝大国’,病患发病率逐步下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控制在1%以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艳说。
专家表示,近年来,强效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肝炎病毒得到有效抑制,对肝炎的控制起到了良好作用。
丙肝的治疗已进入“全治愈时代”
有数据统计,全球2.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有1/3在中国,丙肝患者也有760万。乙型和丙型肝炎加在一起是肝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年有14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报告发病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其中2019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发病数累计约122万例,占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的95%以上。
丙肝与乙肝一样,都是“沉默杀手”,病情进展缓慢,患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不适。等到出现症状再就诊时,很多患者已是肝硬化甚至肝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我国大约仅有18%的丙肝感染者得到及时诊断,约25%的丙肝患者需要治疗,但实际只有约1.3%的患者接受了治疗。”文君说。
“随着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丙肝的治疗已进入‘全治愈时代’。”专家表示,现在针对丙肝的药物治疗疗效很好,以前治疗丙肝的药物一个疗程要数十万元,现在一个疗程只需不到5万元,而且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大大提升了药物可及性。尽管丙肝还没有疫苗,但只要正规用药治疗,约98%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
然而,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远低于乙肝,缺乏自主筛查意识。丙肝起病隐匿,很多患者觉得不痛不痒,认为可以先不治疗,往往导致疾病延误到难以逆转的阶段。
专家建议加强丙肝筛查,同时将肝炎筛查纳入常规体检。肝炎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界持续不断地努力。
并非注射疫苗后就能“一劳永逸”
丙肝的感染途径除了输血,还有很多其他的感染方式,如文身、文眉,不卫生的洁牙、打耳洞等。
因此,专家建议以下高危人群要有主动筛查的意识,尽早到医院接受丙肝抗体及病毒核酸检查:做过手术或输过血的病人,扎过耳洞或做过文眉、文身的人,感染丙肝病毒母亲所生的婴儿,做过胃肠镜等有创检查的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是应对肝炎的有效方法。专家提醒,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这3种传播途径是乙肝和丙肝病毒共同的传播方式,日常一定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
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主任葛勇胜说,9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患有肝病及40岁以上的人要定期体检,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早诊早治。
专家表示,要重视肝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肝癌治愈率可达80%以上。
同时,乙肝疫苗并非注射后就能“一劳永逸”。成年人注射乙肝疫苗后,由于每个人抗体持续的时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功能存在差异很大。对于可能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建议每三五年要再检测抗体是否衰减。
这些行为很伤肝(链接)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起肝炎的重要原因。常见的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与酗酒、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肥胖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因此,预防肝炎要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调节饮食,荤素搭配,控制脂肪摄入,少抽烟喝酒,少熬夜、规律作息。预防脂肪性肝炎还要科学运动,这样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另外,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肝脏的检查,早发现问题早治疗。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