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成了最致命的病

时间:2021-12-19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作者: 我要纠错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 刘 芳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志兴

本报记者 徐文婷

今年,多数人将健康重点放在了预防新冠上,却将与人类纠缠了几十年的慢性病置之脑后。事实上,人们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从来都不及它的严重性。一个“慢”字就带来不少误解——“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患者的认识不足和种种懈怠最终会使小病发展成大病,危及生命。《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1/3,全球30~70岁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延长0.8岁。

慢病,从神秘到可控

慢性病是指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具备传染性的疾病,它“潜伏期”较长,得病时间不确定,主要包括四大类: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胃癌、肺癌、肝癌等恶性病质慢性病;慢阻肺、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病是在经济繁荣之下,伴随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巨大变迁而产生的。在过去的上万年间,人类靠采集、捕猎、耕种和养殖来获得食物;直至150多年前,工业革命开启,机器和化工产品应用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人类活动量相应减少;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天然食物为主的家庭膳食模式,逐渐被以加工食品为主的即食快餐取代,但人类上万年进化下来的身体和基因一时间适应不了这样的剧变,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症状开始出现于同一个体或家族,不过人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70年代开始,医生发现这些症状主要出现在高热量饮食和肥胖人群中,这才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到了80年代末,医务工作者发现胰岛素抵抗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关键,后来医学界将其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90年代,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陆续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系列与代谢调节紊乱相关的疾病称为“代谢综合征”。研究证明,代谢综合征就是多种慢性病的基础。

在我国,慢性病的快速增长是近三十年的事。解放前,寄生虫病、传染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在爱国卫生运动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末“洋快餐”进入中国,居民饮食习惯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加重,慢性病逐渐“攻占”了疾病谱的“第一梯队”,成为国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慢性病致死率已居全国总死亡率之首,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75.8%的人被至少1种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

慢性病患病率的迅速升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到了90年代,原卫生部建立了慢性病防治示范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进入21世纪,随着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立,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逐渐规范化,加上医疗技术蓬勃发展,患者已实现与慢性病长期共存;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启动,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由2015年的18.5%降到15.9%以下。

慢病拖累社会及家庭

“大多数慢性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可以用‘悄无声息’来形容,当它被发现时,可能早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壮大’。慢性病的急性发作也是如此,它的突然出现绝不等于突然形成。”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刘芳说,以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心脑血管病为例,患者一般在青壮年时期就已出现斑块征兆,经过二三十年的“加码”,血管逐渐变窄,此时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但许多人不会太较真,直至狭窄到一定程度,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人们才如临大敌。积害难返,在对抗慢性病的道路上,任何一点疏忽、懈怠、任性,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志兴说,慢性病由于病程长、迁延不愈,很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例如,肢体活动受限、失眠、语言不利,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反过来影响慢性病的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就是普通人的3~5倍。

除了身心“遭罪”,慢性病还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照护成本、医疗保险成本等,慢性病正在成为拖累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章称,在全球范围内,我国老年人因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远高于美国、 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令人心忧的是,我国慢性病发病仍呈上升态势,随着老龄化加深,未来10年若控制不佳,慢性病负担会雪上加霜。

持之以恒,以慢治慢

不同于来得快、去得快的急性病,慢性病不能自愈,也几乎不能治愈,这决定了其防治是一场“持久战”。专家们表示,如果能够及早将慢性病提高到“重大疾病”的级别去对待,认清它、降服它,慢性病就没那么可怕。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要持之以恒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让疾病发生;患上慢性病的人,除了要遵医嘱治疗外,也要严格管理自己,尽可能让健康状况维持在基本正常状态,不让疾病发展。

戒烟戒酒。全球每年有超过700万人死于烟草,死亡原因中,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大约各占1/3。过量饮酒是肝癌、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是饮酒大国,饮酒过量引起的相关疾病逐年走高,不容小视。建议戒烟戒酒,同时倡导无烟无酒的健康文化观,不将烟酒作为社交“敲门砖”。

合理饮食。食盐摄入过量会引起血压升高,并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风险。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用盐10.5克,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给出的每天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高糖高脂饮食会引起内分泌问题,造成超重和肥胖,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风险。建议少吃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做菜时使用定量盐勺,减少豆瓣酱、味精、鸡精的使用;烹饪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用油的方式,如蒸、煮、炖、焖、凉拌等;三餐要规律,不暴饮暴食,少喝含糖饮料,多吃新鲜蔬果。

勤于锻炼。近三十年,不论是职业上的体力活动,还是家务劳动,国人活动量都明显下降,摄入的热量“无处施展”,便容易造成肥胖,诱发慢性病。建议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健康体重,不过,运动类型、运动量和频率因人、因病、因时而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

定期体检。“健康中国行动”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强化慢性病早期发现。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监测血压;40岁以下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查糖化血红蛋白。

放平心态。心理健康是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的重要环节,因此日常要保持良好睡眠和愉悦心情。慢性病患者更要放平心态,慢性病虽是“终身病”,但只要将指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患者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专家:肝癌,早防早治是最有效的方案
  • 下一篇:常吃玉米对血糖好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全球准入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展7.28世界肝炎日开展肝病公益会诊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一网打尽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肠丸,谨防肚痛腹泻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邀出席“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会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心频道
    品牌就是力量|一正消炎镇痛膏强势登陆央视核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虚拟手机号码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