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来源:健康报网 作者: 我要纠错
提起性病,很多人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似乎这种疾病只会出现在那些高危暴露的群体中。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准确的,或者说可怕的认识。吸毒、高危性行为(包含同性性接触),甚至是公共场合的普通暴露都有可能被性病侵犯,进而危害自己、家人的健康。关于性病,你了解多少呢?远离性病,你我能做点什么呢?希望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到您。
性病种类多 表现各不同
性病是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可以分为广义性病和狭义性病。狭义性病就是所谓的经典性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五种。广义性病除了包括传统的五种性病外,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和乙型肝炎等。我国目前要求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是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艾滋病。
由于性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症状因病而异。以下简要描述常见性病的临床特征。
1.梅毒 一期梅毒表现为外阴部出现硬下疳,通常在受感染后2周~3周后开始出现。硬下疳可以不经过治疗而消退,所以在临床上容易漏诊。也有部分患者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病情已治愈。二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的3周~10周。本期出现的皮疹也被称为二期梅毒疹,在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被称为疾病的“模仿大师”。临床上最容易和玫瑰糠疹或者银屑病发生混淆。但是本期梅毒往往在手足部位出现古铜色斑片,出现这些表现,需要大家提高警惕。潜伏梅毒,即3周~12周后,未经治疗的二期梅毒症状自行消退,进入无症状期。此时,诊断主要依赖阳性血清学试验结果。三期梅毒目前非常少见,发生于感染后数月或数年。主要表现为皮肤、骨骼、神经和心血管病变。
2.淋病 男性常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从尿道口流出,自觉尿痛、尿急、尿频。女性表现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加,排尿困难,月经间期出血或月经量过多。除泌尿系统有症状外,还可出现咽炎、直肠炎、眼炎、心内膜炎和脑炎等症状。
3.尖锐湿疣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如外阴部、阴道、宫颈出现单个或多个乳头状、鸡冠状、菜花状或团块状的赘生物。表面粗糙,生长迅速,传染性极强。
4.生殖器疱疹 患者可自觉发病部位(外阴部,大腿或臀部)瘙痒或灼痒、疼痛。继而出现红斑、丘疹、簇集性水疱。生殖器疱疹往往反复发作,疲劳、精神紧张均可导致复发。
传播途径主要有五种
性行为传播 性病大部分通过性接触传播,同性或异性性交是性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间接接触传播 相对少见。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滴虫病、传染性软疣和真菌感染等,可以通过毛巾、浴盆、衣服等公共用品传播。
血源性传播 梅毒、艾滋病、淋病均可发生病原体血症,如受血者输入了这样的血液,可以发生传递性感染。
母婴传播 梅毒、淋病等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
医源性传播 医务人员防护不严格、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的操作失误均可导致性病的播散。
当心性病会影响生育能力
性病对于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性病首先容易导致患者背负沉重的思想负担,导致男性发生阳痿、早泄,女性出现性冷淡。其次,性病会使患者的生殖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
若女性感染梅毒,其在第2次或第3次怀孕,发生自发流产的概率为10%,出现死胎的概率为10%,婴儿发生死亡的概率为20%。淋球菌感染人体后,会沿泌尿系统上行感染,诱发男性附睾炎,导致精子活性下降,数量减少;还会诱发输精管炎、前列腺炎,从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淋球菌还可以导致女性输卵管、卵巢、子宫内膜发生炎症反应,影响女性排卵,受精卵着床,从而导致女性发生不孕。生殖器疱疹可导致2%~3%的女性出现早产或流产。
此外,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艾滋病等性病都可以传染给胎儿,因此孕前检查很关键。
检查项目因人而异
根据性病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检查项目也各有不同。梅毒的检测一般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螺旋体试验、非螺旋体试验)进行确诊,神经梅毒需要进行脑脊液的螺旋体检测。部分单位开展的暗视野荧光显微镜、组织病理检查都可以作为诊断梅毒的检测手段。尖锐湿疣的诊断大都通过醋酸白试验,简便易行。淋病的检测可以通过淋球菌的染色进行。生殖器疱疹可以通过检查患者血清中疱疹病毒抗体,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诊断。
预防性病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做到洁身自好,不要心存侥幸。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很多人因为酒精的麻痹或者一时冲动,犯下大错,悔之晚矣。其次,要尤其关注同性恋人群。社会要加强对同性恋群体正确引导,让他们生活在阳光下,并为其科普医学常识,加强防护意识。最后,要加强对老年人性需求的关注,进行正确的引导。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