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我要纠错
痛风,曾经也被叫做“帝王病”“富贵病”。以往,痛风常见于长期养尊处优、饮食丰盛的贵族人群。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痛风已悄悄从罕见病变成常见病。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达1.8亿。与此同时,我国痛风患病率呈爆发式增长,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患病率甚至超过10%。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有人把痛风也叫做“痛疯”,痛风发作时的疼痛指数直逼孕妇分娩。
如何防治痛风?痛风的高发人群有哪几类?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彭翔为市民带来科普。
都是高尿酸惹的祸?
近日,40岁的谭先生到医院进行了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他整个人都不好了:血尿酸怎么这么高?“尿酸高是不是表示我得了痛风?听说很多东西要忌口,以后啤酒海鲜都不能吃了。”谭先生非常担忧。
尿酸高就是痛风吗?
“不一定,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30%会表现为痛风。”彭翔介绍。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的产生与排出维持动态平衡。当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时,血尿酸水平会升高,引起高尿酸血症。
虽然痛风发作与高尿酸血症程度呈正相关,但是许多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并无急性关节炎发作。有些患者是在高尿酸血症持续多年后,才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相反,少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血尿酸浓度却显著低于饱和状态。
彭翔指出,痛风发作的根本病因是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的、关节局部尿酸钠结晶析出所导致的炎症反应,而尿酸盐的沉积和痛风的发作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受寒、关节损伤、暴饮暴食等。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尿酸仅在水平高时才容易引起痛风发作,但其实长期高血尿酸患者尿酸水平下降过快也同样可以诱发痛风发作。另外,有研究证实,一些环境因素,如局部PH值,温度、湿度等,都可能影响尿酸盐的沉积和痛风的发作。
痛风严重可致肾功能衰竭
虽然高尿酸血症不一定会引发痛风,但是它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是密切相关的。而尿酸过高导致痛风,除了痛以外,还会给身体的各器官带来严重的危害。
尿酸盐结晶长期沉积于人体关节面,会破坏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久而久之,可侵蚀破坏关节骨质而导致关节畸形。尿酸盐沉积于皮下和关节周围,可以形成痛风石,痛风石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持续生长的情况下或将穿透皮肤导致溃疡。彭翔指出,这类溃疡可以发生细菌感染。而一旦合并严重感染,情况恶化时则存在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性。
此外,痛风结石还可沉积在人体的组织、脏器。脏器功能因尿酸沉积而受到损害,诱发多种疾病的出现。彭翔强调,痛风患者容易发生肾脏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会增加。尿酸偏高在中后期的时候,容易诱发血管疾病,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当尿酸代谢异常,沉积在肾脏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确诊痛风后,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绝大部分病人能通过长期药物干预达到关节肿痛不再发,痛风石缩小甚至消失的效果。
“痛风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临床中,彭翔曾遇到不少病人服药后疼痛感消失,便开始放松警惕甚至擅自停药,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彭翔强调,哪怕痛风病情稳定不发作、血酸尿酸水平达标的情况下,病人仍需定期复查,停药应在医生掌握病情及医生建议停药的前提下进行。
链接
四类高危人群 半年要体检一次
彭翔建议,满足以下高危条件的人群,应该主动半年做一次体检,趁早发现血尿酸升高的情况,及时就医。
40岁以上男性。痛风病的发病群体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男性。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因此女性的痛风发病率较男性相对低些。
家族有痛风遗传史。遗传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痛风家族史、痛风家族聚集现象的人群,其痛风发病相对会更早、病情也更严重。如果父母一方患了痛风,子女有40%-50%会患痛风;若父母双方均患痛风,子女患痛风几率则高达75%。
肥胖人士。体重超标的人更受痛风“偏爱”。彭翔指出,现有临床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爱喝酒,爱吃海鲜。海鲜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发病的现状,与人们喜爱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脱不了干系。
痛风虽可怕,但并非无法预防。彭翔建议,预防痛风,首先要从改善饮食方式做起。应尽量少吃高嘌呤类食物,维持标准体重,不宜让体重升高过快。另外,还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喝酒、不熬夜,坚持适当运动。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