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明宇
不少高血压患者是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血压异常的。确诊后,他们常希望马上进行药物治疗,害怕病情严重导致心血管问题。实际上,有些高血压其实不用着急吃降压药。
首先,患者需要明确的是,自己是不是满足3个条件。
第一,血压只是轻度升高(140/90毫米汞柱≤实际测得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且初次发现。
第二,危险因素少于2个,具体有: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往往是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有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中心性肥胖(腹部肥满)。
第三,未出现以下合并症:超声显示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斑块;微量蛋白尿或血肌酐升高;心脏病或脑血管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脑梗、房颤等;肾脏疾病;外周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确诊高血压后应首先通过改善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进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若是血压仍居高不下,可考虑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100毫米汞柱的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来说,确诊后应立刻接受药物降压治疗。
“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是调理高血压的最安全手段,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限制盐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6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尽量清淡,推荐选用低钠盐;可以先将每人每日所用的6克盐提前准备好,定量供应;腌制食品、卤制品尽量少吃;烹饪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时,不要额外加盐;在外就餐时,菜肴往往高盐,可用清水涮着吃,去除一定盐分。
规律运动,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有助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控制体重,每周最好保证3~5次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每次尽量坚持30分钟以上,不超过1小时。但需提醒的是,患者运动前需确保血压水平相对稳定;如果血压过高,比如超过180/120毫米汞柱时,暂时不要运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此外,尽量不要在早上运动。
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多摄入高油高脂的食品,可适当增加豆制品、香蕉、苹果等富含钾的食物,做到每日“一斤蔬菜半斤水果”。高血压患者最好戒烟限酒,以免对心血管造成损伤。
需要提醒的是,早期高血压具有隐蔽性,不会使人感到疼痛等不适,不易引发警觉。平时健康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眼压高等症状,都要考虑高血压的可能性,最好及时测量,警惕和预防血压问题。家庭自测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如果是35岁以上人群,最好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假如已患有高血压,建议每天测量1~2次。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会波动。白天血压的波动在较高的水平,晚上8点后开始逐渐下降,直到凌晨2~3点,血压降到最低,而清晨血压可能急剧上升。如果自己测量,一定要找准时间点,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段测量。
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带来大脑、肾脏和眼睛的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每隔半年就要到正规医院做心脏、肾脏和眼底检查,有助于掌握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选择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利尿剂等降压药。
患者不必担心使用降压药会产生“依赖”,为了健康,这是必需的治疗,不要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