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西医论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疱疹,并可累及神经导致患处会有麻木、瘙痒、灼烧感、刺痛等感觉异常,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步伐的加快、过度疲劳、精神创伤以及其他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增多,带状疱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原则主要为加快疱疹吸收、降低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和预防后遗性神经痛的发生,主要采取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治疗方案,但是临床疗效不满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高,寻求切实有效,能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治疗方法是研究该病的出发点[2]。
中医论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属于祖国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为脏腑功能失调,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经郁热,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湿热火毒皆盛,气滞血瘀,致使皮肤局部火毒、湿毒壅盛、气血壅滞不通,经脉闭阻,气机不畅,湿热毒邪不得外泄而发病,故治疗上应清热解毒、祛湿、活血瘀通络并举,使脉畅络通,则疱疹、疼痛自消[3]。
西黄胶囊为中药制剂,为《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古方犀黄丸的改进剂型,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等制成[4]。方中牛黄清热解毒,麝香芳香辛窜,活血散结,乳香、没药行气活血,使气血壅滞而引起的肿痛消散,诸药并举,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符合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黄胶囊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抗菌消炎、止痛等药理学作用[5-6]。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1.研究对象与用药方案
选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甲钴胺片+吲哚美辛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西黄胶囊,1g/次,2次/d,以10d为1个疗程。
2.研究结果
2.1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改善烧灼感、麻木感,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结果显示:治疗组烧灼感、麻木感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缩短患者疼痛时间,缩短治疗周期
结果显示:治疗组疱疹结痂时间、止痛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小结: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疱疹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患处麻木感、烧灼感神经异常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处皮肤刺痒感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西黄胶囊联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疼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0:394-398.
[2] 林志淼,杨勇,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 肤科杂志,2012,39(6):73-74.
[3] 李梦.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 2013,22(11):1927-1929.
[4] 周和超,陈兴贵,王镇南,等.西黄胶囊对乳腺癌术后放疗 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4,9(20):10-11.
[5] 沈司京,刘野.西黄丸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观 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6):464-465.
[6] 戴一.西黄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药物评价研 究,2012,35(6):473-476.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