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济神州主办的第七届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在浦东举办。作为血液肿瘤临床发展年度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广大临床医生传递血液肿瘤领域的学术前沿进展,共同探索创新诊疗方案。活动当天,通过线上直播观看此次大会的临床专家与相关专业人士总数超过3.3万人次。
中国的血液肿瘤基础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截至2022年,血液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物不断推陈出新,多款靶向药、免疫抑制剂、双抗等在国内获批上市,为血液肿瘤医生与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用药选择,也让患者的整体临床获益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其中,不少企业已经走向了世界前列。以百济神州为例,持续扩大血液肿瘤药物研发管线的布局,覆盖领域从淋巴瘤逐渐扩展至白血病和骨髓瘤,并形成了以核心产品百悦泽(泽布替尼)、潜力管线药物BCL-2抑制剂和BTK CDAC为主的血液肿瘤产品组合。
百悦泽(泽布替尼)在今年7月第五项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受理,用于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截至目前,泽布替尼已在全球超过65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症,其中包括美国、中国、欧盟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表示:“血液肿瘤是医学界一片广袤的海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正是在这些挑战的助推下,我们看到了医学发展的无限潜能和卓越成就。新时代背景下,血液肿瘤的诊疗正处在百花齐放的时期,新兴治疗药物和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国内的临床专家和学者正把更多中国科研成就带到世界舞台,“中国声音”也越发响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医生学者到国外做报告的很少,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学者在国外大会中的发言、壁报数量都变多了,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最主要的是药厂有新药,这一点很重要。”
不过,国内创新药类别过于集中,存在“内卷”现象,论坛现场不少专家呼吁深化基础研究开辟新赛道。
对于如何解决创新药同质化的问题,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指出三点:包括增加研发投入;敢于做头对头试验,增加源头创新;加强医政、医患、医企等在医疗体系中的协同作用,这样才能把中国创新药做得更好,才能让患者获益。
国家医保局日前对《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和《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进行调整完善并发布,这也成为了当天高峰论坛的关注热点。
此次《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规定对于协议期内新增适应症降价的品种,协议到期续约时,降价幅度应当减去上次降价幅度。这一条大大减轻了药企的新增适应症与续约降价负担,也避免了新增适应症降价与到期续约降价重复的问题。即便药品新增了适应症,如果不选择简易续约,再次进行医保谈判,降幅也不会比简易续约更高。这对创新药无疑是利好。
“创新药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创新药进医保的价格便宜,创新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但医保局调整并公布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谈判会对创新药给予一些倾斜政策。”马军表示。
对此,百济神州作为重视研发的创新药企业,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博士表示,从科学层面,增加新的适应症需要进行额外的科学探索,而新的适应症在纳入医保时,如果创新次数越多带来的是价格越低,企业就没有激发创新的动力。这次医保局的政策也切实反映了在探索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