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中高考渐渐走近了,考生们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各种“补脑”保健品的大比拼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媒体广告、商店海报、街头“传单”,正铺天盖地而来。“促思维、增记忆、益智力”等功效越来越神奇。而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往往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补脑保健品,“花钱买成绩”越来越时尚。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所谓的“补脑”保健品到底神不神奇?哪些是药品,哪些是食品呢?
正确判断药品与保健品
1.从外包装批准文号上区分
药品与保健品生产的审批权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二者批准文号的格式内容略有不同。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省市简称+卫药准字+(年号)+第××××××号(由6位数字组成),如上海市卫生局1999年审批的药品批准文号为:沪卫药准字(1999)第××××××号。保健品批准文号格式为:省市简称+卫药健字+(年号)+第××××号(由4位数字组成),如江西省卫生厅1999年审批的保健品批准文号为:赣卫药健字(1999)第××××号。通过查看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可很直观地区分出药品与保健品。
2.从治疗作用差异区分
药品一般都要有明确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疗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保健品虽也注明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但其使用疗程长,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只能对疾病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没有十分明确的治疗效果。因此,希望短期内服用脑保健品把成绩补上去,有点天方夜谭。
脑保健品是药吗?
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指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标准》按照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将保健(功能)食品分成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等13大类。在技术要求上,《标准》明确规定:保健(功能)食品至少应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作用的某一种功能,并对功效成分提出要求:保健(功能)食品一般应含有与功能相对应的功效成分及功效成分的最低有效含量。由此可知,脑保健品不是药。
学生要不要服用脑保健品
根据保健品的定义,它一般适用于特定人群。而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并不适宜服用抗疲劳、延缓衰老、改善睡眠之类的保健食品;不过紧张的学习也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这不仅仅是补充营养所能解决的,事实上对于树立自信心,教师、父母的适当鼓励能起到比脑保健品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