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22 来源:药品网ypw.cc 作者: 我要纠错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中医传统的、有特色的预防性治疗方法。
贴膏制作有讲究
对于“冬病夏治”,很多人的理解就是在三伏天时往特定的穴位贴上膏药,达到治疗风湿、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目的。事实上,冬病夏治的膏药制作是非常讲究的,为此,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医执业药师、大连市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康长春,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治疗寒邪犯肺型哮喘和慢阻肺的贴膏制作技巧。
用药:白芥子、生姜、甘遂、细辛、延胡索,用药比例1:1:1:1:1(甘遂可以适当减少用量)
制作过程:
第一步:材料加工
1.将白芥子炒黄,注意把握火候,切忌炒焦。白芥子有一定的刺激性,对皮肤的渗透性较强,炒黄可以减少其对皮肤的刺激。
2.将生姜洗净,然后用刀压出姜汁,备用。
3.甘遂、细辛、延胡索以及炒黄的白芥子都打成粉末状。
第二步:和药
将加工完毕的甘遂、细辛、延胡索、白芥子粉末倒入盛有姜汁的容器,进行搅拌,直至这些材料变成胶着状。
第三步:贴膏制作
将适量药物放在干净的纱布上。
慢病治疗要坚持
康长春表示,“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天阳气最盛、容易提升正气的环境,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因此,本疗法一般要求在三伏天贴上膏药,7月15日是今年头伏第一天,每次贴膏间隔在7~10天左右,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贴膏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因为中午阳气最盛,此时用药能达到最佳效果。按照疾病的种类,一般选用的贴膏治疗穴位有肺俞穴、膻中穴、定喘穴、大椎穴、肾俞穴等。治疗时,首先将贴膏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固定好贴膏后,店员应当嘱咐用药者动作幅度不宜太大,以免贴膏脱落。
此外,由于贴膏中的白芥子刺激性较强,贴膏药的时间也需要把控,一般为6个小时,少儿及皮肤敏感者酌减。如果患者体质比较敏感,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则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皮肤刺激症状后及时取下药物。康长春介绍,在使用膏药的过程中,贴膏者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临床上比较少见,一些皮肤敏感的患者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在贴膏药前,最好先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皮肤敏感者可以使用脱敏胶布固定膏药。若使用脱敏胶布仍出现皮肤过敏者可以在过敏的地方涂上红霉素眼膏等抗过敏外用药。
康长春特别强调,慢性病患者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冬病夏治”的,出现感冒、发烧、流鼻涕等症状时最好不要进行贴敷。同时由于“冬病夏治”主要治疗慢性疾病,因此,治疗过程贵在坚持,一般要连续2~3年行贴膏治疗,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患者发现,到医院接受“冬病夏治”时,似乎每个病人都使用同一种贴膏,而且所贴穴位也大同小异,难道“冬病夏治”真的如此神奇,一种膏药、一个穴位就能包治百病?其实不然,不同疾病在选药和选穴上是有区别的。
慢支、咳喘以及冬天易受凉等寒性病症患者宜选用温散性质的药材,敷贴部位主要为定喘穴和肺俞穴。定喘穴位于颈后部,敷上温散性的药物有止喘功效,在肺俞穴上敷药则可以调理肺脏功能。而有过敏性体质的哮喘患者主要选择祛风类药物,选穴主要是风门、大杼等。此外,儿童敷贴也应辨证取穴,如偏于脾肺虚损的患儿应选用调理脾肺功能的穴位肺俞、脾俞等;偏于脾肾虚损的患儿应选用调理脾肾功能的穴位脾俞、肾俞等;平时痰多的患儿应选用膻中等穴位;过敏体质患儿应选用内关等穴位。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也就是说,同一种疾病有不同证型,如咳喘分寒邪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分别由不同病因引起。“冬病夏治”只有在治疗其中的寒邪犯肺型咳喘时才有明显疗效。
事实上,三伏天贴膏药并非“冬病夏治”的全部内容。“冬病夏治”还包括推拿点穴、伏针、火龙灸、穴位闪罐(走罐)、穴位注射、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法(即将药物浓煎成汁,应用专用的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经络刮痧排毒、隔姜灸、药膳、理疗、耳穴、足疗、手疗等疗法。患者可以通过医生诊断,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