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鼻炎所用药有区别
专家指出,不同类型的鼻炎临床表现不一样,要由医生辨明类型、找准病因才能用药治疗,否则会贻误病情。
天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李金霞主任医师介绍,鼻炎主要分以下六种:
急性鼻炎主要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患者鼻内先有干燥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鼻涕变为黏液脓性,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治疗同时还要大量饮热水,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伴头痛,要加服解热镇痛药等。
慢性单纯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的。主要症状是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寒冷时加重,鼻涕多为黏液脓性,有时不易擤出。由于患者鼻子不通气,长期用口呼吸和鼻涕的刺激,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等。药物和手术结合是最佳疗法。
鼻窦炎又叫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要轻易滴用鼻药。
过敏性鼻炎表现很像感冒,口服抗过敏药物或采用手术疗法,可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干燥性鼻炎鼻腔内干燥不适,分泌物减少,病人一般无鼻涕,由于鼻内干燥诱发痒感,病人常挖鼻子。治疗方法重在防止黏膜干燥。
血管运动性鼻炎表现为鼻塞、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它是植物神经、内分泌对鼻黏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常引起的鼻病,虽然不是过敏反应引起的,但它有和过敏性鼻炎相似的症状,因此治疗时一定要诊断准确,避免误诊。
鼻炎药 别老吃一种
专家认为:选药不要盲从,见效后应调整用药
“如果老是反复使用麻黄滴鼻液等血管收缩剂,很容易破坏患者鼻腔局部的黏膜,引起更严重的鼻炎。”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邓可斌提醒,“如果正确使用鼻炎中成药,将不存在这样的隐患。”
用错药鼻炎更严重
鼻炎中成药虽好,但也得对症下药,否则吃错药的后果很严重。邓可斌主任描述了一个典型病例。40岁刘女士是个鼻炎老病号,鼻腔已经十分干燥,她听朋友说通窍鼻炎片效果很好,就自行买来服用。没想到,没多久鼻腔更加干燥,鼻炎症状恶化,竟然发展成了“臭鼻症”(即干燥性萎缩性鼻炎)!邓主任说,这是因为干燥性鼻炎患者体内有“虚火”,属于阴虚,应该使用滋阴润燥的药物,而通窍鼻炎片属于芳香之药,以清除湿热为主,就像在患者体内加了一把火,加速了体液的流失,使得患者“干上加干”,当然鼻腔黏膜加速萎缩。
而同样是通窍鼻炎片,患者肖女士用来则效果非常理想。肖女士20多岁,由于感冒没有及时治疗,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持续了1个多星期。邓主任检查了她的鼻腔,发现鼻甲鲜红,属于亚急性鼻炎,体内有实火,于是给肖女士开了通窍鼻炎片,1星期后鼻炎完全痊愈。
“这两个病例说明,鼻炎中成药的选择大有学问,别人有效,不一定能适合你的病情。所以,千万不要盲从。”邓主任强调。
鼻炎片各有特点
药店里的鼻炎中成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邓主任指出,很多药物的成分完全不同,适应症也各不相同。
千柏鼻炎片适合鼻腔干燥、感觉腥热的阴虚鼻炎患者,鼻痒气热,鼻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者也不妨使用;辛夷鼻炎片以通窍功能为主,特别适合于鼻塞不通的患者。鼻炎康片属于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制剂,含有西药成分扑尔敏和中药成分广藿香、苍耳子、鹅不食草等,比较适合急慢性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但由于含有扑尔敏,所以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及高空作业等。
针对青少年鼻炎较为普遍的现象,邓主任指出,藿胆丸比较适合这类人群。因为青少年的体质特点是“肝有余而脾肠不足”,脾胃虚弱容易导致脓鼻涕增多等,而藿胆丸主要成分是藿香和猪胆汁,具有芳香醒脾的效果,是青少年鼻窦炎比较理想的药物。
为啥越用越无效
许多患者有这样的体会,某个鼻炎中成药刚用时,效果比较理想,但一两个月后,就发现越用越没效果了,病情甚至有反弹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
邓主任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刚用药时有效,说明这个药适合患者当时的体质;随着药物在患者体内发挥了疗效,或者增强了防疫功能,或者帮助驱除了病邪,这时,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也随之改变,中医认为,身体变化了,就需要重新对症下药,才能因时制宜地治疗疾病。
“所以,中医治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什么老中医会要病人一两周后复诊,就是这个原因。因此,鼻炎药再好,也不能连续吃上一两个月,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综合治疗手段很重要
邓可斌主任建议,病情严重的鼻炎患者,中成药往往效力不够,需采用综合性治疗手段,病情好转后再用中成药巩固疗效。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耳部穴位的敷贴,调理脏器的功能,其短期疗效好,然后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中成药来巩固疗效。
此外,邓主任还推荐,过敏性鼻炎患者属于肺脾肾三脏虚弱,在家可以用党参、白芍、甘草泡水代茶饮,能够增强免疫功能,预防鼻炎发作。
此外,对付最常见的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炎,邓主任推荐患者在中午时分服用姜糖大枣汤,取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2克、贯众30克水煎服用,“这特别适合那些风寒感冒患者,如果患者打喷嚏、不出汗、流清涕,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