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八项注意”
第一,注意药的抗菌谱, 尊重药理不要想当然。
抗菌谱,指一种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简单说就是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范围。譬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大多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和螺旋体。而链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是部分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细菌感染,选用的药物必须符合药物本身的杀菌范围,要看看这种药物有没有杀灭这种病菌的功力。
第二,注意病菌敏感性,对菌下药不许胡乱来。
不同的致病菌对不同的药物敏感性或高或低或不敏感,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所谓对菌下药,就是什么菌用什么药。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今天敏感明天不敏感了,这就说明病菌有了抗药性,那就需要更换药物。医生在下药前,首先对感染源做药敏化验,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注意病灶的深浅,对症用药不能有偏差。
病原菌感染,病灶有深有浅,病情有轻有重,病程有长有短,因此所选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也都应该有所不同。这叫对症下药。重症深部感染,比如肺部感染、肾盂肾炎、心内膜炎等等,选择菌作用强,血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的抗生素。
第四,注意吸收和代谢,组织结构切莫搞错。
抗菌药物在人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0.5~1小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大多数抗菌药不怕腥臊,喜欢通过肾脏走水路,随尿液离开人体。因此,尿药浓度能超过血药浓度十至数百倍,比较适合下尿路感染使用。
第五,注意给药的方式,口服注射点滴要适当。
吃药、打针、挂吊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给药途径,首选是口服,静脉是给药的最后手段,在急救以及非静脉滴无法给药时才采用。
第六,注意相互的作用,药物搭配不能乱秩序。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降低药效,产生毒副作用。
1.磺胺药与酵母片合用,等于为细菌提供了所必要的养料,同时降低及抵消了磺胺的药效。此外,磺胺类药物不能与乌洛托品、普鲁卡因同用。
2.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药)与安眠药(水合氯醛、鲁米那等)合用,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还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甚至引起肝细胞坏死。
3.四环素族(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与补血药物(硫.酸亚铁、富马铁、枸橼酸铁及其复合制剂力勃隆等)合用,将使治疗失败。
4.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作用明显降低,与偏酸性药物维生素C合用,会降低疗效。
5.磺胺类(百炎净、双嘧啶)与维生素C合用,易在酸性尿中结晶,形成尿结石,不易排出,可损伤肾脏。
6.氯霉素与磺脲类降血糖药合用,会造成磺脲类降血糖药在血中的浓度增加,引起低血糖。
第七,注意毒性副作用,尽量减少身体的伤害。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以及耳、眼、肝、肾、肺、心、胃肠、血液、神经、免疫系统的十大毒性反应。
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型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言的原因。
第八,注意人群有特殊,老幼孕弱特别要小心。
老爷爷老奶奶们脏器超期服役,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加上攒了一辈子的疾病(至少一种以上),再加上服用保健品,最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用药更要特别慎重,避免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品,适当降低用药剂量,最好不要长期用药,不要联合用药。
小孩子们器官发育不成熟,耐受力差,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会对他们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哮喘、皮疹,重则更多。
小儿感染用药,还要再加四项注意:
1.宜选用安全有效的杀菌剂;
2.按体重、日龄计算剂量;
3.避免选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尤其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呋喃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4.避免肌注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