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力持久新丁不断

时间:2009-12-22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 我要纠错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毒性低微、口服方便且价格较廉的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学上的重要性仅略次于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氨基糖甙类。自1952年美国礼来公司推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红霉素后,该大类药物不断扩充,迅速成为全球抗感染用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张惠琳教授告诉记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阳性菌、支原体和医原体等病毒,对一般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以口服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多数抗生素对细菌膜无力的不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作用细菌膜的特点使其优势尤为突出。但是,张教授也特别提醒,临床使用要特别留意由于其抗菌谱相对较窄,所以只能作用阴性菌,而对阳性菌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对红霉素研究开发的深入,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市场潜力日显,使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有一些专家甚至大胆预言:这一个世纪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形势很好,已占到抗生素市场14.5%的市场份额,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也牢牢地占据了稳定地位,2004年其各类产品在样本医院的用药市场销售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占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15.15%。

  而由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断推出,临床应用仍日益扩大,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上,一系列红霉素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由于较好地解决了毒副作用问题,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抢占了部分红霉素的市场份额,使得红霉素的应用量不断减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曹克利教授告诉记者,现阶段在临床上这三类药物"用得都不错",用量很大,属于一线用药。他指出,特别是阿奇霉素,由于给药次数少、疗程相对较短,在儿科应用较受欢迎。

  但同时,由于市场行情看好,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竞相开发这三个品种,造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使得生产能力过剩,价格竞争加剧,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

  罗红霉素销售下滑

  罗红霉素制剂产品集中度较高,许多持有生产批文的厂商产量较小。在本土企业中,哈药六厂、江苏爱普森药业、扬子江药业、丽珠医药集团、浙江震元制药等五大厂家的产量占了总量的85%,其他20多家的产销量仅占15%左右。

  近两年,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更新换代的直接影响下,罗红霉素制剂市场下滑,2004年前3季度的全国统计数据表明:罗红霉素片剂、胶囊总产量为5.7 亿粒,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颗粒剂仅为0.16亿包,同比减少了28%。其上游产品罗红霉素原料药也颇受影响,在化学原材料、工业能源及人工费用上调形势下,罗红霉素原料药产量增长较为缓慢,而且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的原料药及制剂产销也遭受较大的挫折,仅2004前3季度,琥乙红霉素产量同比下降了37%,而红霉素呈缓慢增长形势,其前3季度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率为20%左右。

  罗红霉素在我国上市初的几年里,正处在市场的培育期,在大腕企业全方位营销推广下,市场扶摇直上。但随着开发热度的提高和医药政策的不断完善,国内罗红霉素市场也由潮起转向潮落。近两年,抗生素价格连续下调,用药金额下降,用药量虽然上升,罗红霉素在2003年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中排名已后移到92位,用药金额为4205万元。其中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品占据了总金额的47.8%,占该集团销售收入的8.67%。进入2004年上半年,罗红霉素仍是扬子江药业的主打品种之一,占该类用药总金额的 55.28%,但是在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到6.38%。

  对于罗红霉素而言,2004年7月1日SFDA抗生素限售令是一道分水岭,此前以哈药六厂严迪为标志,在零售市场占据相当的份额;但一段时间之后,限售令的影响逐渐显现,罗红霉素往日风韵也逐渐消失。

  “当家花旦”也受阻

  目前,市场上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强势品种为阿奇霉素。由国家统计口径获得的数据表明,近几年阿奇霉素在全国主要城市重点医院的用药金额排序中持续上升,在京、沪、穗等16市均已进入畅销用药品种百位之内,在300家样本医院销售额为1.86亿元,分析推测,阿奇霉素在全国市场已达20亿元左右。2004 年样本医院涉及到的阿奇霉素的国内生产企业有102家,其中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伦大药厂、江苏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等是排名前五位的企业。

  阿奇霉素是近年开发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在红霉素化学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该品最初由南斯拉夫SourPliva公司研发后在该国最先上市,美国辉瑞公司获得全球开发权后,将其推向全球市场。1990年9月该产品在英国上市,1991年底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Zithromax(希舒美),该品于2005年10月专利期满。阿奇霉素在上市后的十几年里,全球销售额稳步上升,进入"重磅炸弹"药品行列,其中美国和欧洲是阿奇霉素最大的消费国,美国年销售额为9.61亿美元,列为本国畅销药物第20位。

  近几年,虽然世界抗生素市场不断变化,但阿奇霉素始终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势头,2003年希舒美已达到历史上的顶峰,高达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 32.6%。尽管随着药品专利期的结束,2004年阿奇霉素已进入"慢车道",但是希舒美全年销售额仍然达到了18.51亿美元。

  抗生素限售后,医院处方药市场份额增加,阿奇霉素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统计表明:抗生素限售令后,名列前茅的3个阿奇霉素品牌药金额已增长了近20%。近两年,阿奇霉素已是大环内酯抗生素舞台上的当红品种。

  在向记者分析阿奇霉素特点时,张惠琳教授也充分肯定了其近年来在临床使用上的强势地位。她指出,由于阿奇霉素半衰期长,给药次数少,疗程较短,临床上很受欢迎。而同类中走势也不错的罗红霉素,由于其疗程相对较长,且体内活性明显不如阿奇霉素,在使用中必然居于次选。与此同时,与大类中用量紧随其后的克拉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可以通过静脉给药的用药方式,无疑又"抢夺"了重症患者这一块的"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阿奇霉素在我国的行政保护到期后,市场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表现不会太过强烈,而主要表现在招标采购中价格与质量的竞争。2005年阿奇霉素市场品牌间的竞相角逐愈演愈烈。

  作为国内拿到首张阿奇霉素生产许可的企业,北京太洋制药在这一市场已经打拼了十年。其市场总监余伟告诉记者,阿奇霉素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个产品。 1995年8月,国家卫生部批准北京太洋药业生产阿奇霉素。至今,有关部门已下达了25个原料药生产文号,194个制剂生产文号,有150多个不同规格、剂型的品牌。作为临床应用成熟的品种,阿奇霉素原料药、片剂、胶囊已载入2000、2005版中国药典,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已载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目前批准生产的剂型还有分散片、注射剂、输液、干混悬剂和干糖浆剂等,在医院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并有少量出口,内外销市场形势都很好。

  然而,他进一步指出,尽管阿奇霉素近年来不断走高,行强看涨,但是近一两年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药品降价和招标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大,医院每次都只拿一点点的量,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销量"。余伟告诉记者,今年受上述因素影响,太洋药业的销量充其量只有往年的70%--"事实上,这还是乐观的估计,很可能连这个数字都达不到",余伟向记者强调。

  亟待走上创新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及其衍生物正在重新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重视,其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尽管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国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与国外相比仍保持着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大量生产能力集中于有限资源的低水平重复生产问题依然严重--2005年第一季度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现有生产能力的 60%,这就意味着有40%的生产能力过剩或闲置。而我国红霉素受制于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到出口外销量小、下游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对红霉素的耗用量少、国内市场用量增长不快等多重因素制约,出现了精制或深加工后的高端原料药产品返销进口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国外已将研发重点转移到开发酮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上。

  因此,有专家建议指出,国内企业在当前积极发展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红霉素类衍生物与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开发。如引进国外优良菌种:目前国内水平较高的台山药厂、大连药厂只能达到6万左右发酵单位,而在日本,发酵单位已达到10万国际单位/毫升。国外其他国家也有8万~9万国际单位/毫升,可见菌种的差异很大。

  业内资深人士普遍认为,开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尽量避开国外专利,开发国内尚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品种。也可与科研院所进行协作或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开发更新换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如地红霉素、泰利霉素、红霉素A环式11,12碳酸天门冬氨酸盐类等衍生物和复方新剂型产品。另一方面,国内药品用量增长缓慢是制约产品发展的关键,加大红霉素衍生物及半合成药物的开发,采用新的释药技术已势在必行,而利用现代微丸包衣、脂质体制剂技术是加快缓释制剂、儿童制剂、肌肉注射剂开发的重要环节。此外还应重视红霉素衍生物气雾剂、糖浆、混悬剂的研制,以推进红霉素系列药物市场的繁荣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大连:不合格药品抗生素和中成药居多
  • 下一篇:头孢类抗生素的特点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奖项,实力领跑益生菌科技创新赛道
    健效达与森下仁丹同时斩获2023斯贝瑞奖重磅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中医科毛俊惠谈脾胃虚弱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李沧仁德诊所:用心服务追求卓越 让医疗服务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起点、新征程
    郑州京科膝关节骨科医院晋升二级骨科医院新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
    杭州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举行“黄敏丽教授名医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市后首战告捷
    微创电生理创新医疗器械TrueForce压力导管上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朔崛医疗助推行业发展
    深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细分领域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