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气开始干燥,小孩鼻出血,咳嗽等病都会有所增加,下面谈谈对小儿咳嗽的4个误区解读以及对小儿咳嗽方面的专家建议。
小儿咳嗽的四大误区及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常识”治疗小儿咳嗽,殊不知这些“常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专家指出,家长在诊断、治疗儿童咳嗽时,应警惕以下四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咳嗽时应该及时查病因治疗。
误区二: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小儿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误区三: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四: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
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而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缓解宝宝“入秋咳嗽”的食疗建议
宝宝没有感冒也没有发烧,却经常咳嗽。
医生介绍,进入秋冬季节,很多孩子就经常咳嗽。其实这未必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惹的祸,而是秋天干燥的气候引起的。
医生建议,孩子秋咳可以服用润肺止咳的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念慈庵枇杷膏、养阴清肺颗粒等,或是带孩子看中医喝汤药治疗。
此外,饮食调理对于秋咳患儿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孩子患秋咳后,可适当多喝开水等,多吃胡萝卜、荸荠、西红柿、豆腐、银耳、梨、莲藕、香蕉等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蔬菜水果。
出现秋咳的孩子在饮食上禁忌比较多。冷饮等寒凉食物就是患儿的大忌。此外,由于孩子多数脾胃虚弱,过多吃寒凉食物,还会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会导致咳嗽痰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生病时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补品,殊不知在孩子咳嗽未愈时服用补品,反而更易使患儿的咳嗽难以好转。
除了补品,鱼、虾、蟹等食物秋咳患儿也不宜多吃。腥味可刺激呼吸道,鱼虾则容易引起蛋白质过敏,这些因素均可让患儿咳嗽加重。
医生提醒家长,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果孩子久咳不愈,千万不要再随意服用消炎药和止咳化痰药,应及时就医,查清病因后再对症治疗,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