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人群用药药酒偏方秘方中药疾病用药维生素抗生素用药常识疫苗药品资讯药店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用药

时间:2010-07-3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临床实践证明:两者联合应用,彼此可以取长补短、作用互补,减少各自的副作用,较单用口服降糖药或单用胰岛素有诸多优越之处。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早期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证明:两者联合应用,彼此可以取长补短、作用互补,减少各自的副作用,较单用口服降糖药或单用胰岛素有诸多优越之处。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优点

  1.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早期联用,可使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胰岛功能,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

  2.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联用,除了能节省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以外,还可以避免体重增加,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3.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有助于对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的有效控制,进而增强白天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全天候改善糖代谢。

  4.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配合使用,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5.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可使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减少,避免因药物用量过大所致的肝肾毒副作用。

  6.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早期联用,有助于避免或延缓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方式

  1.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磺脲类药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外源性胰岛素可弥补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之不足,消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增加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两者联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约30%,同时改善血糖控制。

  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胰岛B细胞尚存部分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磺脲类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15单位/千克体重,根据需要,每3~5天上调2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到满意控制水平。该方案可控制夜间及空腹基础血糖水平,且使白天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得到加强。

  注意事项: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后,需要加餐,以防夜间出现低血糖;如果每日中效胰岛素用量>24单位仍疗效不佳,应及时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治疗3周后如疗效不佳,可加用双胍类药,如仍无效,应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此方案的缺点是易使患者体重增加,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避免体重增加。1型糖尿病、妊娠妇女、重度肥胖者不宜用本方案。

  2.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双胍类药物可减轻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约25%,并可避免因使用胰岛素引发的体重增加。另外,二甲双胍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应用指征:发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较大,但血糖波动明显,病情不稳定者。

  治疗方案:二甲双胍初用剂量为每次0.25—0.5克,2-3次/日,餐中或餐后服;加用睡前胰岛素(NPH),从6~10单位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降糖效果,此时需注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然,也可以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二甲双胍用法不变(后一种方案也适用于1型糖尿病)。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本方案时必须密切监测酮体。一旦酮体阳性,应立即停用双胍类药。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较差、妊娠妇女、重度消瘦者以及7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本方案。

  3.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a—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该药不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本品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并可避免体重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便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可避免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应用指征:餐后血糖高、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阿卡波糖治疗,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但空腹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餐后高血糖不易控制者。a—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于胃肠道局部,药物很少被吸收入血,轻度肝肾功能不良者仍可使用。

  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控制空腹血糖,白天口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拜唐苹的初始剂量为50毫克,每日3次,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吞服。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以上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可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加拜唐苹。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纠正。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由于a—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效果相对较弱,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噻唑烷二酮类可增强人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本品与胰岛素联用,可改善血糖控制,使胰岛素用量减少10%-25%。

  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治疗发生继发性失效,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罗格列酮,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罗格列酮的初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日4-8毫克,每日1~2次。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胰岛素增敏剂必须在有内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方能发挥治疗作用;对那些病程较长、自身胰岛素严重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补充胰岛素的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两药合用有协同降糖作用。因胰岛素增敏剂可使体重增加,胰岛素也能够增加体重,两药合用时一定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重,严格控制饮食。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将两药联用。

  特别提醒

  1. 前面介绍的主要是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的组合,根据临床需要,胰岛素也可与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

  2. 在应用联合治疗方案时,如果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接近生理量(大约40单位/日),说明患者胰岛功能已经严重衰竭,此时应改为胰岛素替代治疗(单纯胰岛素治疗)。

(责任编辑:梅一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春季降火中成药怎么吃?
  • 下一篇:治类风湿关节炎别忘了药粥
  • 无相关信息
    药品知识

    药品图文信息
    步长制药喜讯!国家药监局批准人知降糖胶囊为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
    步长制药喜讯!国家药监局批准人知降糖胶囊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德州百佳妇婴医院 守护女性与宝宝的健康保驾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全球准入国家和地区增至42个
    康立明生物长安心®巴西获证,南美破冰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展7.28世界肝炎日开展肝病公益会诊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开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一网打尽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坑不坑?医疗水平、服务质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保护足部健康,为宝宝准备一双护足学步鞋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肠丸,谨防肚痛腹泻
    小雪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肠胃健康?家中常备整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邀出席“一带一路”沿线交流会
    周文程荣获"2023年中泰中医文化交流使者"应

      内科偏方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保健滋养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美容保健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皮肤偏方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肿瘤疾病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男科偏方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外科偏方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儿科偏方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妇科偏方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五官偏方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虚拟手机号码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