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室外的冷空气、室内外温差、以及干燥的气候,这些对于过敏体质的人都是一种刺激。夏天存活下来的霉菌孢子,在冬季供暖设备开启的时候,也会入侵人体,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诱发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后如何选择抗过敏药呢?
秋冬季节过敏表现为面部、身上出现皮肤红斑,伴随痒或痛感,喷嚏连续发作,流大量水样清涕,以及荨麻疹,严重者可引发哮喘。对于症状轻微的皮肤过敏和呼吸道过敏反应,可以自行选购非处方药治疗。目前属于非处方类抗过敏药物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三代抗组胺药
这类药物均为H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对皮肤黏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荨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大家所熟知的扑尔敏为第一代抗组胺药,过敏性皮肤疾病,如风疹块、过敏性药疹、湿疹、虫咬皮炎首选。服用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嗜睡和乏力,所以驾车族在服用这类药物后不要开车。另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所以服用此药后应多喝白开水。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因能加重病情需慎用,用前咨询药剂师。
第二代抗组胺药以氯雷他定(开瑞坦、克敏能)为代表,它是一种强力、长效的抗组胺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如喷嚏、流涕以及烧灼感,也可以用于急性、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为代表。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注意这类药物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时会加重上述不良反应,故应避免同时使用。有肝功能损害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应慎用。
第三代抗组胺药包括左旋西替利嗪、非索非那丁、地氯雷他定和乙氟利嗪。近年来发现某些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心脏有毒副作用,一些品种已经逐渐被临床淘汰。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的副作用更少、疗效更好,特别是对心脏的副作用显著降低。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包括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对于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也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的症状,如咳嗽、恶心,甚至诱发哮喘反复发作。因此,服用该药见效后,需减少给药次数并逐渐减量,不能突然停药。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热性荨麻疹用安太乐疗效显著;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目前市场局部抗过敏制剂越来越多,制成各种鼻喷剂、滴眼液、外用霜剂等。局部用药,既能避免口服第一、二代抗组胺类药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又能取得与口服药物同样的疗效。而且起效时间快,副作用大大降低,局部过敏者可首选此类外用抗过敏药。
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应就医诊治,通常医生会联合使用两种不同类别的抗过敏药,以增加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贴心提示:使用抗过敏药注意
抗过敏药物本身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这并非少见现象,比如有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自服息斯敏10毫克,1小时后发生全身瘙痒、胸闷。有时候这种继发的过敏反应非常严重,因此您一定要提高警惕,使用时应仔细观察。尤其是当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中原有疾病不愈甚至加重时,应鉴别是原有疾病恶化还是抗过敏药物所致过敏反应,以防继续用药或加大剂量而加重原有疾病。一定不可滥用抗过敏药物。
(实习编辑: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