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的一枝奇葩。因它疗效显著,而产量较小,所以十分珍贵,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近日有新闻报道,冬虫夏草已成了商人“热炒”的对象,价格一路狂飙。那么,冬虫夏草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有何种功效,我们该如何选购、使用和储藏呢?且听一听专家的说法。
冬天像虫,夏天像草
“这个药,古人从生长过程观察,冬天像‘虫’,夏天像‘草’,因此得名。”北京藏医院副院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批专家仁旺次仁介绍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柯传奎说,冬虫夏草的具体形成过程如下:一种名叫“中国被毛孢”的真菌侵入“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体内,被感染的幼虫钻入土中,内部器官被毁坏,继而死亡。冬季,其内的真菌开始发育,但虫体外表保持完整无损,此时看起来是“虫”。第二年夏天,真菌从幼虫的尸体前端长出,被称为“子座”,从外观上,非常像“草”。因此,人们把真菌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称为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产于海拔2600米以上、5200米以下的地区,所以只有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和四川出产。而且,产地海拔越高,冬虫夏草个头越大,其中以西藏那曲、青海玉树的最有名。在西藏,顶级的冬虫夏草,每斤价格约5万元。” 仁旺次仁说。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药店里销售最贵的冬虫夏草约每克360元(合每斤18万元)。
虫草≠冬虫夏草
人们通常会把冬虫夏草简称为“虫草”,柯传奎对此作了否定:“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的总称,全世界有几百种,在我国有70—80种。它们都能寄生于昆虫体内,并长出子座。而冬虫夏草,只是诸多‘虫草’中的一种,它一定是‘中国被毛孢真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体内形成的,而且产地只在上述提到的6个省。因此,如果某个商家宣称自己的冬虫夏草产地是湖北,那一定不是真的冬虫夏草。而且,产于西藏的虫草,也不一定就都是真的冬虫夏草,还有可能是其他种类的。”
柯传奎说:“我们把冬虫夏草简称为‘虫草’是不妥当的,长此以往会留下一个容易被钻的‘空子’。商贩们会利用名称的混乱来‘鱼目混珠’,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在购买时,如何辨别冬虫夏草的真假优劣呢?仁旺次仁表示,主要是看色、形、味。
看颜色,冬虫夏草的虫体外观呈棕黄色,如果是特别黄或特别黑的,则质量较差,或者是假的。掰开虫体,虫质应呈米白色,中间有一条黑线(即幼虫的消化管),纵方向贯穿虫体。
看形状,冬虫夏草虫体似蚕,长3—5厘米,直径0.3—0.8厘米,上面有20—30个环形的细纹,8对明显的足。子座从头部长出,拉不断,呈细长圆柱形,其上有纵形的黑色细纹。优质冬虫夏草虫体大、饱满,子座较短,而且完整无断裂。
闻气味,冬虫夏草有一股特异的腥香气,像是肉、螃蟹、蘑菇混在一起的味道,味道越浓,质量越好。
健康人没必要用
仁旺次仁介绍说:“冬虫夏草是一个神秘的大复方,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有几种还是其他任何动植物都没有的,所以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从藏医的角度来讲,冬虫夏草可以补元气、润肺、补肾、壮阳;用西方医学的说法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
柯传奎指出:“把天然冬虫夏草直接磨粉服用是很不卫生的,因为采挖来的天然冬虫夏草体表有很多微生物孢子和寄生虫虫卵,直接吃下去对人体健康不利,应该泡酒、熬汤、煮水后服用。”如何识药辩药请看这里>>>>
男性可以用1斤50度以上的白酒,加30克冬虫夏草、3克藏红花、20克雪莲花、10克枸杞、20克五根散,浸泡一周之后饮用。每天喝1两,可以补肾壮阳、改善睡眠、提高精力。
女性可以用1斤40度左右的白酒,5克冬虫夏草、3克藏红花、20克雪莲花,浸泡10天。每天喝半两,可以美容和养颜。
身体虚弱的老人和癌症患者,用冬虫夏草、藏红花一起炖乌鸡,可以补元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量不用太多,几根即可。
仁旺次仁提醒大家:“冬虫夏草属于补药,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不适合服用,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没必要使用。”
要用两年之内的
因为冬虫夏草价格十分昂贵,很多人舍不得用。仁旺次仁提醒大家:“冬虫夏草越新鲜质量越高,最好不要久放。在真空条件下可以存放5年;如果是一般的条件,保质期也就是2—3年。时间过长有效成分会流失。”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胡素敏副教授也表示,在适当温度下,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散落在冬虫夏草表面,会吸收药材养分,萌发菌丝,并分泌酵素,进一步破坏药材。冬虫夏草上如果附有虫卵的话,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孵化。有些蛀虫可分泌出酶,分解药材的成分,引起药材变质,显然是不适宜服用了。
“保存冬虫夏草,要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潮、防虫、防蛀。” 胡素敏说,“如果希望保存的时间长一些,可以把冬虫夏草用玻璃容器装好,封好瓶口,再放入冰箱冷藏。也有观点认为,把冬虫夏草和花椒或丹皮混在一起保存,可以延长保质期。药材发潮后,要及时暴晒一下。”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