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3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于2002年4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1℃,P 90次/min,R 20次/min;肝功能:ALT 40.9 U/L,AST 27.2 U/L。当日始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0g,1次/d口服。入院后23 d检查肝功能:ALT 93 U/L,AST 54 U/L。停用利福平,吡嗪酰胺,仅用异烟肼0.3 g,1次/d口服;加服肌苷片0.4g,3次/d;甘草酸二铵0.1 g,3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2天后患者手指甲出现紫绀,呈紫黑色,按压无痛感,面色、掌面红润如常,同时伴舌下大面积溃疡,有厚重舌苔,用手指轻刮,有豆腐样物刮出;同时伴有视物模糊,双眼视力由1.5下降到左0.3右0.5;生命体征正常,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给予氯己定(口泰)防治口腔感染。1周后,舌苔渐变为淡红色。舌下溃疡好转,视物模糊未见好转,甲床紫色消褪。6月24日复查肝功能:ALT 281.4 U/L,AST 106.8 U/L,视物模糊好转,恢复使用肌苷片,甘草酸二铵保肝药物和异烟肼后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患者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20余日及保肝药物1个月未发生上述不良反应,仅在加服乙胺丁醇后出现手指甲紫绀、舌下溃疡和视力下降,故疑为乙胺丁醇所致。乙胺丁醇为二线抗结核药,常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并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可导致视力减退,停药后恢复缓慢,严重时呈不可逆的视神经萎缩。提示临床应用时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