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1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其中,尤其要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可以缓慢沉积在心脏或脑动脉的血管壁上,再结合其他物质,就形成了粥样斑块,最终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称为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其中,主要药物类别及不良反应如下:
一、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1.他汀类 如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
他汀类是现在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动物实验可见超大剂量可引起犬白内障。孕妇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禁用。原有肝病史者慎用。
2.胆汁酸结合树脂 如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
此类药有一定的刺激性,少数人用后可以出现便秘、腹胀、嗳气和食欲减退等,一般在两周后可消失,若便秘过久,应停药。
3.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 如甲亚油酰胺。
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食欲减退和腹泻等。
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1.贝特类 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
主要还是消化道的反应,其次为乏力、头痛、皮疹等,偶有肌痛。氯贝丁酯的不良反应较多而且严重,可致心率失常、胆囊炎和胆石症和增加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
2.烟酸 如阿西莫司。
开始使用时有皮肤潮红及瘙痒等,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使反应减轻。长期使用可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等,偶有肝功能异常,血尿酸增多、糖耐量减低,停药后可恢复。
3.不常用的抗氧化剂类 如普罗布考,维生素E等。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对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有利。还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皮黏附分子水平,并可调节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生长,长期应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甚至可以使粥样硬化病灶缩小或消退。
2.抗骨质疏松作用 该作用是他汀类药物与降脂作用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在服用降脂药物的老年妇女中进行的一项初步前瞻性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伴有髋部骨密度增加和骨折危险性降低。
可以说,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2001年发生的“拜斯廷”事件使得人们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不免心存顾虑。很多人就因为害怕降脂药副作用大,而不敢服用。其实,只要在明白药物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哪些药物合用可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升高的基础上,在使用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的变化,就可有效地避免一些副作用的诱发因素。只要把风险降至最低,降脂药的副作用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好,一般不良反应有口干、腹痛、便秘、流感症状、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率>1%,停药后均可消失。
2.严重不良反应 肌病(包括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是最典型且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肌无力、肌痛、无尿、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等,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一。发生原因尚未明确。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个不良反应较少见,主要是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时出现,所以两者合用时要调整抗凝药剂量。
4.患者抑郁 也较少见,并且停药后不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症状即可改善。
5.感觉异常和脱发 感觉异常多发生在面部、头皮、舌头和四肢,表现为麻木感、灼烧感,皮肤过敏或疼痛,出现反应的时间从服药当天到治疗一年,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
药物间诱发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其他药物成为其诱发副作用的关键因素。这些药物包括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法唑酮、抗真菌药和蛋白酶抑制剂,如安普那韦,奈非那韦等,贝特类、烟酸。
另外一些诱发因素有: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早衰以及严重感染。
1.与葡萄柚汁合用 葡萄柚汁可增加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理作用,可以引起以肌病和横纹肌溶解为特征的毒性反应。
2.与烟酸类降脂药物合用 烟酸类降脂药物与他汀类合用可治疗顽固性高胆固醇血症,但以上药物合用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增高。
3.与环孢素A(CsA)合用 CsA与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联用,易发生疾病甚至造成肾衰、死亡。
虽然这类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很严重,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并且一般都会有前驱症状,发生的轻度损害都是可逆的。所以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要自我“监测”,严密监测肝功能。
当感觉有肌痛、肌无力、严重抑郁、类流感症状时候,应立即检测CK值并停药。建议待CK值恢复正常后,换另一种他汀药,低剂量开始,并时刻注意症状和CK值。若肌病未及时发现和停药,便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甚至肾衰。若及时发现并停药,肌病是可以逆转的,并且不造成肾衰。
(实习编辑:周云霞)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