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25 来源:未知 作者:药品网ypw.cc 我要纠错
200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确定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今年“世界疼痛日”的主题是:免除疼痛——患者的基本权利,医生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举世关注疼痛问题的日子里,笔者通过对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的采访,记录下这位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CASP)发起人在疼痛、疼痛医学上的真知灼见。
■慢性疼痛是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有很大的误区。
韩济生院士指出,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这种看法对于急性疼痛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对慢性疼痛来则不尽然。多数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其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为什么慢性疼痛是疾病,而不是疾病带来的症状?
韩济生院士解释,症状与疾病的区别是相对的,当一种慢性临床症状长期、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时,就应该确认其为疾病。例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了疼痛症状外,并无其它表现,但多数患者痛不欲生,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因此,该病应该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再比如,急性带状疱疹导致的病毒损伤性神经痛也是疼痛性疾病,因为其疼痛剧烈而顽固,有的患者持续疼痛达数十年,患者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有些疼痛确实是某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例如,高血压继发的头痛、感冒时的头痛、急腹症时的腹痛、手术切口痛、分娩痛等,对其不应作为疼痛性疾病来处理,但也不能因为这些症状性疼痛的存在而否认疼痛性疾病的存在。临床中应注意,有些轻微的疼痛虽然是疼痛性疾病的早期表现,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发展成为严重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例如,对开胸术后因肋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痛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其发展成为严重的神经源性疼痛。在临床工作中,明确哪些疼痛属于症状,哪些疼痛属于疼痛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疼痛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减少误诊、误治。
韩济生院士介绍,近年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这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包括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外周机制包括:损伤的外周传入纤维异位放电;神经元的交互混传;交感神经对损伤的感觉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和损伤局部形成神经瘤。中枢机制包括:Na+通道上调;甲基门冬氨酸受体上调;Ca++大量进入细胞,激活NO合成等产生过氧化物,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加重神经损伤(蛋白激酶C依赖性);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促使神经细胞兴奋性提高、脊髓背角神经元敏化、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功能下降以及传入脊髓的Aβ纤维发芽和脑中枢的敏化。这些研究结果提醒人们,应及早治疗神经源性疼痛,以防止其对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
■癌痛能够且必须控制
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550万人在忍受癌痛的折磨。多少年来,医务工作者一直在为解除这些患者的痛苦而努力。“这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为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所必须要做的工作。”韩济生院士说,尽管许多人认为,患癌不痛是不可能的,而且事实上发达国家也未充分控制癌痛,但是人们应当看到,有效的控制癌痛的临床措施早已存在———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癌痛治疗指南”。实践证明,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痛的主要手段。如果应用得当,90%以上癌痛患者的中度至重度疼痛可以得到满意的缓解。遗憾的是现实并不如此乐观,其主要原因为:在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患者得不到诸如口服吗啡制剂等有效的止痛药;没有按照行之有效的方案(如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三阶梯方案)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未能按照药代动力学合理用药;由于过分担心对强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成瘾)和滥用,对这类药物的应用限制过死;许多医护人员过分依赖注射哌替啶为患者止痛。这些现象给完全控制癌痛带来很大阻碍。
针对上述问题,韩济生院士认为,要控制癌痛就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利于在癌痛的治疗中既保障应控制癌痛药物的种类和剂型的充分供给,又不发生药物滥用和贩毒等行为;广泛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癌痛的知识,如癌痛是可以控制的及癌痛的治疗方法等;成立癌痛临床治疗研究机构,以研究癌痛控制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完全控制癌痛就会指日可待。”韩济生院士说,实际上,我国不少医疗单位的癌痛除痛率已相当高。例如,上海市疼痛治疗的缓解率高达97%,其中,完全止痛占89%,显著止痛占53.3%,中度止痛占34.8%;即使全身情况很差,且用麻醉性镇痛药已成瘾或耐药的疼痛患者,经用椎管内除痛的方法治疗后,其疼痛缓解率也达到95%左右。
■疼痛专科诊疗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韩济生院士指出,随着医学的进步,对疼痛的研究与治疗已进入到专业化发展阶段。疼痛常与其它疾病并存,也可单独发生,因此疼痛问题需要以专业的视角去看待,以专业的手段去管理。过去那种由不同的临床专科“零敲碎打”、被动应付式的疼痛治疗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疼痛临床治疗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一个新型学科——疼痛诊疗专科已经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这个新学科的诊疗模式是在现代疼痛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疼痛性疾病及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疑难疼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而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对于头面部疼痛、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病变、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该学科采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有效地改善疼痛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清除炎性代谢产物,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镇痛效果。
对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其导致的病毒损伤性神经痛等难治性神经源性疼
痛,该学科应用特异性神经阻滞及神经变频(热)电调制刺激等方法,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疼痛治疗效果。
对于癌痛,该学科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及疼痛部位,采用高度选择性阻断或毁损传导疼痛神经的方法,仅一次治疗就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中、长期镇痛效果。以该方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癌痛治疗中的常见副作用,对缓解患者由癌痛引起的恐惧、焦虑、忧郁等不良情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