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今年68岁,自从两年前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后,张女士便一直坚持服用降压药。然而,最近张女士总是感到头晕、四肢乏力,特别是在下蹲后站起来或睡醒时。经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血压过低在作怪。张女士很纳闷,明明患有高血压,怎么又变成低血压呢?
“血压高不是好事,血压低也不是好事,同样有中风可能。”专家指出,控制血压,不让血压飙升已经成了常识,但高血压患者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降压。
血压低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降血压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措施。但并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其实,血压的过高和过低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彭康介绍,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与高血压是直接相关的,绝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另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血压过低的人身上。
彭康指出,有的高血压病人应用降血压药后血压降得过低,或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过低时脑组织缺氧,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升高,引起脑血管阻塞、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中风。
另外,专家提醒,有的老年人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而导致血压过低,脑血管供血不足,也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血压,以免血压降得过低而发生中风。”
低血压发生时有什么症状?
专家介绍,低血压发生时,病情轻微的可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长期如此,会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低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
低血压的患者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保证足够的睡眠。
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
对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慎用。
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可以穿弹性袜。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15秒钟后再走动,可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