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28 来源:药品网 www.ypw.cc 作者:药品网ypw.cc 我要纠错
眼睛一直被人们称为“心灵之窗”,但近年来,这扇看世界的窗口似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一间小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金明教授。金教授年过55岁,但皮肤细腻,性格爽朗,精气神十足,眼睛十分清澈。
中国人的眼病发病情况如何,不同年龄是否有特殊性?
金明:这些年,人们的“眼健康”真的如“体健康”一样受到了威胁,特别是以视觉为主要症状的眼病大幅度增多。从年龄看,手机上网、游戏等精细阅读,使少儿时期就近视的比率呈上升趋势。一项北京市2008年的调查显示,仅小学生近视率就达43%。年轻人中,因城市绿化、室内装修、长期化妆等因素导致的花粉症、过敏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患者逐渐增多;长期佩戴隐性眼镜使干眼症变得常见;上班族因长期使用空调、电脑辐射、近距离用眼,都会导致眼缘微红、干涩异物感,或眼睛酸胀、眉骨闷痛、视物重影等视疲劳症状。
很多年轻人眼睛一不舒服就会用点眼药水,这是否科学?我们该如何更有效的缓解视疲劳?
金明:从临床来看,依赖眼药水是很多人的一个大误区。滥用眼药水很可能对泪膜造成二次刺激,久之让眼睛不适越来越重。我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雾化熏蒸法,就是将中药放入雾化器中通过蒸汽熏蒸眼部,既舒适又不将液体存留眼内,对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视疲劳、慢性结膜炎等都有效。长期用电脑人群,也可以经常将菊花、决明子与绿茶同沏,热时熏眼10—15分钟,温时服用,外熏内治一举两得。
中老年人群中,容易引起视觉障碍的因素又有哪些?
金明:中老年人以视觉障碍为主的眼病非常突出,一类是退行性眼病,如同老了长白发是一个道理,年老体弱就会眼病丛生,如白内障、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等。另一类是全身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硬化,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静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
生活中出现哪些迹象就提示我们要去查眼睛呢?
金明: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征兆提示我们及时去查眼,如双眼渐进性视物模糊,似有眼泪擦之不去,可能是早期白内障的表现;眼前常有黑点飞舞,可能是玻璃体混浊;夜间视物不清伴眼胀疼,提防高眼压;老年人双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要防止黄斑发生变性;突然一只眼睛反复出现一过性视物不见,有可能是视网膜动脉痉挛的表现,随时可以发生动脉阻塞,一旦不能恢复,如同灯泡的灯丝断了一样,这样的失明称为“眼梗”。
在诸多老年性眼病中,哪一种危害较大?
金明:既是常见病又难治的当属黄斑变性,它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4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6%—l7%。黄斑变性临床上分两型:萎缩型发展缓慢,视力渐降;渗出型病情变化快,很容易导致中央视力丧失。因此,在及早确诊的同时还要及早干预。萎缩型黄斑变性,西医多主张服含有胡萝卜素的保健药和多种维生素类药物;中医则会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食补或药补,延缓或改善视力。治疗渗出型黄斑变性就相对复杂一些,要中西合璧,标本兼治。譬如可先用中药促进出血、渗出的吸收,缩小黄斑区病灶,再通过辨证调补肝肾、平衡阴阳、改善黄斑区缺血缺氧状况,从源头控制病变不再发展,之后再与西医方法合用,疗效会更好。
糖尿病眼病现在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请问糖友在这方面该如何预防?
金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血糖如不稳定,7—8年后就有可能引起眼底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6期:1—3期以定期检查为主;4—6期为增殖期,视网膜长出的新生血管会像盘藤一样牵拉视网膜,随时可能导致失明,因此,一旦眼底出血不吸收应及时手术治疗。中医认为这个阶段气阴两虚,气滞血淤是主要病机,如能长期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类药物,对延缓病情是极为有利的。
通过您这些年的临床经验中,能否给我们一些合理保养眼睛的建议?
金明:合理进行眼部保健对“眼健康”是有益的。视疲劳人群:1、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久视,尽量缩短阅读时间,感觉眼睛累了,应闭目静养10—20分钟,或者采用远眺法。2、眼部按摩。先闭目养神3—5分钟,之后两手相互摩擦至热,用擦热的手掌轻轻按住眼部,然后以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5次,如此重复3—4次。患黄斑病变、白内障的人,应避免强光直射,出门最好戴上遮阳帽、太阳镜。糖尿病患者要注重精神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血糖、血压平稳。
作为知名的眼科专家,您是否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护眼心得?
金明:护眼心得谈不上,但有三点经验我觉得可以跟读者分享:一是我从不乱点眼药水;二是从不用手翻摸眼睛;三是保持良好心态。人只有心情好,心态好,才少生病,眼睛自然明亮。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