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0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说到当归,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作为常用中药,当归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而当归名字的由来,相传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古时有一妇女因过度思念丈夫郁郁寡欢、月事不调,吃了丈夫所采的草药后疾病竟迅速痊愈,后人便取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当归时又不归”中的“当归”二字作为这种草药的名字。今天看来,仍颇有些浪漫情怀。然而,现在市场上的一些无良商家用独活冒充当归的违法行为与那段美丽的传说实在是有点格格不入。
当归虽不如冬虫夏草名贵,但是其药用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市场容量很大。不仅中药配方中有“十方九归”,当归还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在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其药用领域不断扩大,一些用当归配置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也纷纷投入市场,备受青睐。也正因为如此,其价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市面价从28元/公斤到65元/公斤不等。相比之下,独活的价格要低一些,大约为12元/公斤左右。一些黑心商家就瞄准了人们对独活尚不了解的心理以及独活和当归存在相似之处的便利钻空子,从中获利。
独活充当归 小心仍可辨
首先,笔者要带领大家认识这两种中药。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要产于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当归略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有纵皱纹。药用其根,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
当归入药时可分为全当归、归身、归头、归尾。归头和归尾偏于活血、破血;归身偏于补血、养血;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
根头(归头)具环纹,上端圆平,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归头是市面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通常归头越大,卖价越高。
支根(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迹。现在几乎很难在市面上发现归尾的踪迹。
市面上见得也比较多的当归切片,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中层有浅棕色环纹,并有较多的棕色油点。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出产于湖北和四川。根头及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根头部膨大,顶端有茎,下部分出数条弯曲的支根。表面呈灰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主根有环纹,有多列环状叶柄痕,中央为凹陷的茎痕。
市面上售卖的独活几乎都是以这种切片的形式存在,断面呈灰白色,有多个分散开的棕色油室,木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
事实上,当归和独活都属于伞形科植物,在形状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相处,特别是以切片形式存在时并不容易区分。
据一位多年从事当归养殖工作的专业人士介绍,鉴别当归时,可以从其横切面入手: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为类圆形,外侧较大,向内逐渐变小,周围有分泌细胞6-9个;形成层成环形;导管单个散开或2-3条聚合,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看完以上鉴别方法,我想绝大多数读者和笔者一样,还是一头雾水。毕竟我们都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笔者特意到市场和药店走一走,从一些药师和销售人员口中得知更直观、更便捷的辨别方法。简单而言,我们可以采用看、摸和尝相结合的方式。
真假掺杂 难以辨识
如果说以上以假乱真的手段,大家尚能通过常规的方法加以辨别,那么对于以下将二者掺杂在一起出售的情况,大家可能就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显然,经过掺杂之后的混合物乍一看,和真正的当归相比,区别实在是微乎其微。单纯依靠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恐怕难以分辨。遇上这种情况,大家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当归本身 亦有优劣
当然,市场上出现的造假情况并不都是用独活冒充当归,还有一部分稍有“良知”的商家则选择以次充好,低价商品高价卖出也是获取利润的一个绝佳方法,实在是防不胜防。没错,当归本身也有优劣之分。通常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