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及华北地区,是我国《药典》的规定品种。此外,云南、四川、贵州以及新疆等地还有用同科植物川防风、竹叶防风(云防风)、松叶防风以及细叶防风等作防风入药者,其商品药材性状各有不同,鉴别如下:
1.防风:根呈长圆柱形,长15~30cm,直径0.5~2cm。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具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气清香特异,味淡微甜。其横切面放置后形成层桔红色,俗称“红眼圈”。
按野生产区,防风可分为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防风的栽培品称水防风或家防风,因河北地区栽培较早且量较大,又有人称其为冀防风。鉴别如下:
关防风:产于东北及内蒙东部地区,尤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及内蒙扎鲁特旗以北出产为佳,表面灰棕色,蚯蚓头明显,断面皮部浅棕色,菊花心、红眼圈明显。
口防风:产于河北、山西及相邻内蒙中部地区,表面浅黄或黄白色,蚯蚓头较明显而略短,断面皮部黄白色,菊花心可见,红眼圈明显。
西防风:产于陕、甘及相邻内蒙地区,量少,蚯蚓头不甚明显,纤维性略强。
家防风:是各地栽培品的统称,其质量及外观性状因土质、水肥管理等有所差异。与野生防风相比,通常粗壮,蚯蚓头不明显或不甚明显,质略重,粉性略强,菊花心色浅,红眼圈不甚明显,断面皮部裂隙不发达,气略弱,甘而无辛味。
2.川防风:根细小,表面多根痕,棕黄色或灰黑色。体轻,质硬脆,无蚯蚓头,其根头部有一段棕黄色的环节状叶片残痕,故又名“竹节防风”。气微,味淡。
3.竹叶防风(云防风):根细长,表面较平坦,灰棕色或黄棕色,有致密的纵皱纹。体轻,质软,易折断。无蚯蚓头、菊花心等。气香,味微辛而涩。
4.松叶防风:根头部有许多环节,无蚯蚓头,表面黄色或灰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皮部疏松,淡黄色,有黄棕色与黄白色相间之纹理,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芳香,味微甘。
另外,陕甘地区尚用伞形科植物马缨子的根作防风入药,称之为西北小防风或怀安小防风,偶有流入市场者;河南荥阳用汜水防风、名水防风入药;云南部分地区尚用唇形科绣球防风、伞形科杏叶防风和菊科小竹叶防风的全草入药。以上均与正品防风药材效用不同,不宜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