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19 来源:药品网 www.ypw.cc 作者:药品网ypw.cc 我要纠错
药品网 www.ypw***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大致与当地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当。目前在基层,对该病的诊治尚存一些盲区,有些地方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和药品。如何克服困难并提高诊治正确率,请看专家支招。
重点1:避免陷入诊治误区
社区医生在诊治慢性胃炎病人中,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大多数慢性胃炎病人无任何症状,因此,没有进行任何检查及治疗。一旦发现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给予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而部分有症状的慢性胃炎患者又得不到规范治疗。健康宣教时医生之间相互说法不一致,让患者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此外,社区医生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注意漏诊及误诊问题: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为消化不良,且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2. 诊断名称的变化:不再提浅表性胃炎,而改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再提异型增生,而改称为上皮内瘤变。
3. 活检注意点: 活检应根据病变情况和需要,取两块或更多。内镜医师应向病理医师提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等资料。有条件时,活检可在色素或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引导下进行。活检重点部位应位于胃窦、胃角、胃体小弯侧及可疑病灶处。为了便于对病灶监测、随访,有条件时可考虑进行胃黏膜定标活检。
重点2:遵循个体化原则诊治
按照共识意见,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确诊价值更大。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力求明确病因,建议常规检测Hp(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
●无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Hp阳性的慢性胃炎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者,推荐根除Hp。
●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选用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用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
伴胆汁反流者则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的愈合,但对症状改善作用尚有争议。
具有明显的与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
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适当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硒及叶酸等,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延缓其发展及减少癌变率的作用。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在服药前和服药期间检测和监测血叶酸与维生素B12浓度。
重点3:有所选择地进行随访
慢性胃炎的转归包括逆转、持续稳定和病变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稳定,但中重度者不加任何干预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不伴肠化或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可酌情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有中-重度萎缩伴有肠化者1年左右随访。
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剔除取于癌旁者,可酌情6个月左右随访。
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对慢性胃炎病人还要加强健康教育。
饮食 让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等微量元素。饮食规律,可少食多餐。鼓励病人结合个人的生活习惯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食谱,避免引起胃黏膜损伤,要让病人戒除烟酒,禁食生、冷、硬、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少吃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用药 告诉患者尽可能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药品。教育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用药。
锻炼 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运动强度应在自己身体适应范围内。
作息 教育患者要早睡早起,不熬夜;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