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6-08 来源:药品网 www.ypw.cc 作者:药品网ypw.cc 我要纠错
药品网 www.ypw*** 近年来,糖尿病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共同目标。专家指出,标准化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的普及刻不容缓,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是临床一线推荐用药,对于那些糖化血红蛋白一开始就很高的病人,刚治疗时就要考虑联合用药。
糖友截肢风险
是非糖友的40倍
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附属品”,糖尿病就像一只“猛兽”,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更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据统计,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另外,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
生活方式干预不了
就要果断用药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推出的共识《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以患者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中指出,磺脲类血糖控制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可快速刺激胰岛素释放,强效降低血糖水平。因此,它被该共识推荐为口服降糖药之一。在中国,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已成为一线推荐治疗药物,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第三代磺脲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可在最短80天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比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提前了60天。
新药不一定
就比老药好
不少人在选用药物时,总觉得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新的比旧的好,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表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口服降糖药依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能用口服药解决的2型糖尿病病人,我们一般先用口服药解决,毕竟胰岛素治疗是一个注射治疗。”李焱说,口服降糖药最早的是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60多年了,但现在我们仍然还在用。还有更早的阿司匹林(不是降糖药)已经使用100多年了,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后也一定会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些老药物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我们对它们的副作用非常了解,也很好掌控。“相对来说,新药虽然克服了旧药的一些缺点,但新药因为新,在临床使用时间上稍微短一点,长期使用效果如何我们心里还没数,所以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考虑。”李焱说。所以,不能说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适合病人的才是最好的,病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
据介绍,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DPP-4制剂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和磺脲类是一线用药,目前,糖尿病病人基本上都是联合用药,很少单独用药,最通常的联合用药就是磺脲类加二甲双胍。
“通常,病人如果没有禁忌症,首先考虑用二甲双胍,如果能把血糖控制住就最好,但目前临床上比较少能用一种药就控制好的。如果不能耐受,比如肾脏不太好或有消化道症状的,就可以换成磺脲类药物。另外,对于那些糖化血红蛋白一开始就很高的病人,刚开始治疗时就可以用二甲双胍加磺脲类药物。”李焱说。
专家支招
如何不忘记吃药
“目前,制定一个好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已经不是问题,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都能做到,关键是现在很多病人的依从性很差,老是不吃或者忘记吃药,这种情况下,无论多完美的治疗方案,病人的血糖仍然控制不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表示,病人良好的自我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三个不忘记吃药的“小窍门”:
1.首先要认识到,这个病不仅是患者个人的事,家庭成员也有责任,要关心病人,替病人“操心”吃药这个事,每天记得提醒一下患者,一家人的记忆力肯定好过一个人。
2.病人自己一定要有意识:“不吃药是肯定不行的,不吃药或忘记吃药肯定会出大问题”,强迫自己记住,也可以主动求助家人提醒自己。
3.买那种标识有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药盒,将每天的药分门别类地放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无相关信息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