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近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对
糖尿病的用药方面存在种种认识上的错误。
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 这种看法不够全面,因为药物治疗仅仅是
糖尿病治疗措施之一。
糖尿病的正规治疗应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五个方面:①有规律地进行血糖水平监测。②科学的饮食控制。③适当的运动。④合理的药物治疗。⑤经常参加
糖尿病教育。患者血糖增高不一定会立即出现临床症状,自我感觉的好坏也不能全面反映
糖尿病的病情,对
糖尿病病情的了解必须通过定期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来完成。此外,
糖尿病发病与热量摄入过多及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
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即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疗法是针对
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应该贯穿在治疗的始终。当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时,应在
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患者的努力。因此患者还要经常参加正规的
糖尿病教育,学习
糖尿病防治的新知识。
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都一样 这种看法不正确。由于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代谢降解速度各不相同,患者服药时必须遵照医嘱在规定的时间服药,才能发挥最大疗效。几种常用降糖药的正确服药时间:
(1)胰岛素促泌剂:该类药物的作用是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其中有:①超短效氨基酸衍生物,如瑞格列奈片(诺和龙)、那格列奈片(唐力)应在开始进餐时服用。②磺脲类,无论短效、中效或长效都应该于餐前半小时口服。短效如甲苯磺丁脲(D860片)、格列吡嗪(优哒灵片、美吡哒片等);中效如格列齐特(达美康片、格列齐特片);长效如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片)、格列美脲(亚莫利片)等。
(2)双胍类: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加强胰岛素作用等功能。常用药有二甲双胍、美迪康片、格华止片等。单独应用不会导致低血糖,特别适用于肥胖2型
糖尿病患者。由于该药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故应在餐中或餐后口服,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3)α-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内多糖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故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常用药有阿卡波糖(拜唐苹片)、伏格列波糖(倍欣片)等。该类药物应在开始进餐时嚼碎口服。
(4)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噻唑烷二酮药物,如罗格列酮(文迪雅片)、吡格列酮(艾汀片)等。它们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一般在餐前或餐后口服。
服了降糖药,一旦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即可停药 这种做法不可取。目前,
糖尿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也无法根治,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降糖药仅仅具有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和提高胰岛素作用的功效,如果血糖水平转为正常,这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没有去除病因,患者仍需继续药物治疗。大量研究证明,只有坚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才能延缓
糖尿病的发展,减少视网膜、肾脏等致残、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所以,
糖尿病患者切忌擅自停药。
用了胰岛素,一旦“上了瘾”就撤不了 胰岛素无依赖性,因为它是人体内一种正常的调节血糖的激素,是一种生理性的降糖药物,故使用胰岛素绝不会导致成瘾性。有些患者担心: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效果不好时改用胰岛素,一旦用上了就撤不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际上,这种情况一般是降糖药的一种继发性失效,即磺脲类降糖药在持续地控制血糖一段时间后,即使使用最大推荐剂量,仍不能控制血糖。据统计,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率每年为10%~15%,表明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低下,提示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所谓"失效"也并非完全无作用,仅仅表示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不足,难以将血糖控制到满意水平。若能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让胰腺β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后再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仍可有效控制血糖。当然,也有部分病情严重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已衰竭,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已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这时必须长期应用胰岛素,此乃病情需要,不能与药物依赖性混为一谈!
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脏和肾脏,还是不用为好 口服降糖药与其他药物一样,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它们大多数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泄,如果患者原来肝、肾功能不良,这些降糖药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进而影响肝、肾功能。为了控制病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怕副作用而拒绝药物治疗。在服药过程中,
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尤其在开始用药后的1~2个月。一般地说,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遵医嘱服降糖药还是安全的,如原来已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宜采用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的治疗,只需降血糖就可以了
这种看法不够全面。诚然,大量资料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肾脏以及神经病变的发生。但是,临床研究还证实,目前严重威胁
糖尿病患者
健康的还有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有些2型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往往发生于
糖尿病发病之前。据统计,新诊断2型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患者已有血管损伤;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血管及周围血管的病变较非
糖尿病患者增加2~10倍;有75%
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现已证实,
糖尿病患者若能有效控制
高血压、高血脂,则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
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注意控制血糖,还必须同时积极地治疗
高血压和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