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针灸减肥在这个夏季异常火热,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但是有的人对针灸减肥存在误区,比如说认为其可一劳永逸,用了针灸减肥后身材就可以得到理想状态。其实这是不可能,针灸减肥也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针灸减肥之前必知的七个方面:
针灸减肥不可一劳永逸 针灸减肥前要必知七点
1、局部减肥与整体减肥
局部肥胖往往是整体肥胖的局部突出表现,针灸局部减肥效果很好,但要与整体减肥同步进行,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2、针灸减肥不宜间断
针灸减肥治疗期间不要间断,有条件者最好每日1 次,最少坚持3个疗程,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肥胖重症者,应以3个疗程为1阶段,每1 阶段间隔1~3个月,不要连续治疗时间过长。治疗时间以在春夏季节进行为佳。
3、针灸减肥配合饮食效果佳
针灸配合饮食效果更佳,配合控制饮食的原则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摄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晚饭尽量提前。增加运动:治疗期间配合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会使减肥的效果更明显。
4、针灸减肥可配合其它疗法
根据肥胖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配合中药内服、药茶、药浴、按摩等方法,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5、针灸减肥适合年龄
针灸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是在20~40 岁之间,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客观地说,有些人用针灸减肥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对于有效的人来说,针灸减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指望几针扎下去就能够变得身材窈窕,那是不现实的。
6、针灸减肥也有平台期
减肥过程中会出现暂时体重下降缓慢或停滞的平台期或无效期,前者最多不超过1 个疗程,这种情况可按原计划继续进行。若见于减肥后期体重接近正常时,这一时期的治疗有巩固疗效的意义。后者常见于减肥对象并不胖(或超重但无脂肪的堆积) ,或患者对针刺产生耐受,则可采取改变刺激方法或选择更好穴位、调整疗程等方法。
7、针灸减肥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中断治疗
如果在针灸中,患者出现眩晕、疼痛、恶心等症状时,属于针灸的不良反应,应立即中断治疗,防止发生危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疲劳等反应,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到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针灸美容可瘦脸
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现代的MM都希望自己的脸型可以有棱有角,那样会比较有型!于是很多人会不喜欢圆嘟嘟的婴儿脸,想要通过减肥手术来瘦脸,但害怕疼。中医针灸美容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哦,轻松就可以帮助搞定嘟嘟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
你只需每天1次,每次1个小时,2个星期后,就会看到效果。但是要注意,一开始做时慢慢来,适应以后,甚至可以一边敷面,一边做针灸运动。
针灸美容的分类和原则----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是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承泣穴———眼袋松弛。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下唇与下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位于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
地仓穴———抑制食欲。嘴角旁约0.5cm处即是。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