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把脉是中医治疗疾病前不能少的程序,想要把脉更加准确就要讲究时间,最好是在早上。那么,中医把脉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把脉的最佳时间和原理,千万别错过了。
早上把脉最准确
我们去看中医时,一般医师都会给我们把脉,医师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你的身体基本情况,中医认为,早上把脉是最好的时间。
号脉一定要在身体没有大的活动下进行,因此,患者来到诊室后,最好先休息一下再号脉;并且,号脉时还不能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存在一定要选心情平和的时候,这时号出来的脉才准。
心气的盛衰,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发生与心脏的动摇。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意见建议: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脉是气血运行的反映,《黄帝内经》中讲。诊脉不但要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切脉要结合视精明,察五色,观脏腑、形体强弱盛衰等各方面,特别指出,早上是诊脉的最佳时间。
中医把脉测怀孕准确率高吗?
看古装电视时,经常会看到,老郎中给夫人号号脉,就会说:“恭喜你,你有喜了。”那么中医把脉测怀孕准确率高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袁天荣医师表示,喜脉就是滑脉。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往来之间有一种回旋前进的感觉,可以理解为流利脉。(切脉时,可触到脉跳流利而不涩滞,脉率似数飞数之动象。指下有“如盘走珠”之圆滑感觉)
通过滑脉判断怀孕,还有其他条件:必须是已婚女性,发生夫妻生活,以往月经正常,此次停经四十五天以上,出现典型滑脉,面如桃花,身困乏力似感冒,小腹、乳房发涨,或已出现恶心呕吐。才考虑是怀孕。
女人在经期或行经前后的三天内、两次月经的中间即排卵期都可出现滑脉。所以,不可单凭脉象判断怀孕。另外,确属怀孕,而不见滑脉,往往会流产或早产。
把脉能看出什么病?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那么中医是怎样把脉看病呢?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为阳,为表。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浮而中空为芤,有边无中,如以指著葱之象,主失血;浮而搏指为革,中空外坚,似以手指按鼓皮之状,相比芤脉中更空而外更坚,主阴阳不交;浮而不聚为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主失血。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为阴,为里。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按至肌肉以下。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
迟脉:脉搏缓慢,一息三至或二至(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迟而更代为代脉:缓中一止,不能自还而更代,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妊妇见之不妨。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迟而时止为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数脉:脉搏急促,一息五至、六至(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除迟、结、代三脉外其他都可见。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