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中医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国粹之一,它对于我们调养身体,进行养生有很多方面的作用。那么中医是如何养生呢?
中医可从眼睛看出身体状况
1、望眼神: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2、望眼色: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眼睛色黄为黄疸证。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3、望眼态: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4、望眼形: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5、眼皮跳:眼皮跳因为眼睑轮匝肌痉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过。起因多数因为眼肌疲劳,因为休息、睡眠不足,或者是因为贫血、烟酒过度引起。通过放松精神压力,适当休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期消失。
夏季如何养生?
夏天气候炎热,应该如何做到养生呢?除了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之外,也一定要令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
精神调养
在炎热的夏天之中,一定要注意精神方面的调养,这样人体的精气神才能够充足,间接的身体之中的机能就能够变得协调还有旺盛起来。如果夏天的精神不好,那么容易出现神气涣散的情况,那么身体中的机能就很容易受到破坏。
夏季的精神调养应该做到神清气和、愉快顺心,这样才是能够好好的调养心神。从中医方面认为,精神调养不能够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或者是经常发怒都是不可以的。而是应该让我们的心情很好,如同鲜花绽放一样,这样才能够令身体中的气机得到宣畅,这样就不会出现心思郁结的情况。人能够心情舒畅,并且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这才是最适合的夏季养生之道。所以说,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夏季,一定要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并且利用有效的时间才参加文娱活动,或者是外出旅游,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疏解心情,同时还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起居调养
夏季人们出现心火旺盛、肺气衰竭的情况,这都是一些比较正常的现象。那么应该如何调养呢?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晚睡早起顺应自然,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调养身体保养体内的 阳气。在夏天的晚上,如果睡的比较晚,这样才能够顺应自然中阴气不足的情况;早起则能够顺应阳气充足的自然。夏天的时候每天早起,然后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并且做一些运动,不仅能够令一天有一个好心情 ,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
夏天阳光充足,不要对这种天气产生抱怨以及倦怠,而是应该坚持进行户外运动以及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够对身体进行有效的保养。由于天气炎热,所以晚上的睡眠时间比较短,建议最好每天中午能够进行适当的午睡,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疲劳。另外,夏天刚刚晒过的衣服最好不要立刻穿,否则容易引起疾病。
饮食调养
夏天的时候人体的消化功能比较弱,所以饮食调养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多吃一些能够清热消暑,保健脾胃的食材。最好在夏季饮食能够口味清淡些,少吃一些油腻食物,多吃能够容易消化的食材。如果食欲不振 ,那么可以吃一些酸味的食物,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食欲。
夏季饮食一定要对冷饮进行适当的节制,少吃一些苦寒食物能够有效的避免伤害到阳心。如果多吃了一些辛辣的、又刺激性的食物,那么很容易出现心火旺盛、上火的情况。夏天天气炎热,这就导致出汗很多,非常容易感觉到口渴,所以可以适当的喝一些冷饮,遮掩能够有效的帮助体内散发热量,同时起到补充水分、维生素等等作用,对于清热解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定不能够暴饮暴食,或者是吃太多寒凉食物,否则会导致肠胃受寒,出现腹痛、拉肚子等等疾病。
运动调养
夏季如何养生,一定不能够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就不进行运动。夏天的运动调养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则会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同时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在夏天参加运动的人,比不进行锻炼的人群在心脏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肺活量上更加的出色,并且这些部位的发病率也会更低。
不过,夏季运动一定要注意适量。这个时候进行运动对于身体的消耗比较大,如果在阳光下锻炼还容易引发中暑。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运动,不仅仅是运动时间的安排,运动地点还有运动强度都要特别的注意,并且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