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人时常会感到身体乏力、易出汗、头晕心悸等,每当此时旁人就会指点一二说“哦,你体虚了要调理”。那么你真的是“体虚”吗?中医认为的体虚是怎样的?中医治疗体虚有什么方法?
不是每种虚都需要补
在生活中很多女孩都手脚冰凉、体质偏弱,常常各处搜集中医方给自己调理身体。但并不是每个身体虚的女孩都需要补。
体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生体质较弱。这一类女生比较容易手脚冰凉,但是身体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的,那么这类女生是不需要专门去进行调理的。一来调理所花费的时间长、收效小,二来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差别,只要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去打破体内的平衡。
另一类是,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态相较之前不好,比如做事情没有过去有精神、常常觉得累、吃饭也不如过去有食欲,而且经过锻炼、休整仍没有好转的。那么这类女生是需要中医调养的体虚类型。
体虚需证型 如何巧分辨
人的体质虚弱称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阴阳应该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但每个人受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气血阴阳不平衡的表现,这就是体质的不同。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才健康,气血阴阳不足即是虚弱,体虚其实也是物质代谢或能量代谢不足的表现。体虚时,不一定会引发很明显的疾病。但如不及时补养调理,则会从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对体虚者的进补之前应辨明个人体质。需进补的人一般以虚证为多,中医虚证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气虚
症状: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短气、懒言、月经量多、色淡、舌质淡、脉濡细。
食补方案:气虚者食补可用瘦肉白参适量加水炖汁,生黄芪炖母鸡。
药补方案:可用党参膏、参芪膏每次一匙每天二次。
血虚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瓜甲、牙龈色白,倦怠乏力、消瘦、失眠、心烦、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濡细。
食补方案:炒猪肝,胡萝卜饭或生吃胡萝卜,阿胶于黄酒中浸泡24h后隔水炖溶,加入花生米,冰糖边炖边搅拌或糊状后置冷成膏,每次一匙,每日二次。
药补方案:十全大补膏,补气养血膏,八珍汤。
阴虚
症状:午后潮热,面色潮红,消瘦,口干不欲饮,腰酸,膝软,月经量多,色暗红,舌质红,舌体瘦小,苔薄,脉濡细。
食补方案:蜂蜜炖梨,西洋参泡茶(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老鸭汤。
药补方案: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龟龄膏。
阳虚
症状:面色发白,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而润,苔薄,脉沉缓。
食补方案:当归生姜羊肉汤,牛骨髓汤等。
药补方案:参鹿补膏,鹿茸片,金匮肾气丸等。
提醒:食补并非多多益善
适当的进补,有益人体健康,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神补”,尤其女性朋友当以愉悦心情,增加锻炼为首要,适当营养为宜。
很多女性都认为食补多多益善,常常吃一些滋补的东西。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有的女孩血虚为主,可适当吃一些阿胶、固元膏进行调理。而有的女孩体内湿热、脾虚就不适合吃太过于滋腻的东西。如果这种女生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就选用阿胶来食补,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
情绪往往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愤怒和过度悲伤中很容易伤肝,从而导致气血的亏空。另外女性除了血虚外,阴虚也是造成身体虚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注意运动和饮食的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可以延缓更年期的到来。
作息不规律最伤阳气,每天坚持早睡、不熬夜,规律的生活对女性的气血是有很大好处的。运动量太少,经脉不能畅通,气血生成的道路受阻,会导致气血不足。体力劳动过重,长年累月过劳伤气,气虚则逐渐导致血的生成动力不足,最终是气血两亏。此外,脑力劳动过度,会直接引起心脾血虚。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