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人时常会感到身体乏力、易出汗、头晕心悸等,每当此时旁人就会指点一二说“哦,你体虚了要调理”。那么你真的是“体虚”吗?中医认为的体虚是怎样的?中医治疗体虚有什么方法?
中医:体虚需证型巧分辨
人的体质虚弱称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阴阳应该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但每个人受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气血阴阳不平衡的表现,这就是体质的不同。
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才健康,气血阴阳不足即是虚弱,体虚其实也是物质代谢或能量代谢不足的表现。体虚时,不一定会引发很明显的疾病。但如不及时补养调理,则会从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中医认为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因此体虚的调理,需证型巧分辨。
气虚之体
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
调理方法:气虚者需补气。可选用有健脾益肺,静心安神作用的人参、红参、生晒参等。也可适量饮些豆浆、牛奶;还可炖红枣、桂圆、蹄膀、精肉等服食。
食疗方推荐:蒸炖红。将参切碎,红参在火上烘软后切片,每日3-4克,放入小瓷碗内,加入半碗水,少量糖,隔水蒸炖,每天服1-2次。
血虚之体
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
调理方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葚子等。可选服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阿胶浆、四物饮、参杞补膏、补气养血膏等中成药。同时可常食动物血、禽蛋、禽肉等进行食补。
食疗方推荐:鸡丝阿胶汤。鸡胸肉100克,牛奶,阿胶,姜,盐2克。鸡胸肉洗净、切丝;阿胶浸透发开、洗净切块,放沸水锅内煮2小时,捞出沥水;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
阴虚之体
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两只手心、两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
调理方法: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冬季进补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中成药;也可服用哈士蟆油以补肾精、润肺养阴;或食用海参,对虚弱劳损、精血亏耗等症有效。
食疗方推荐:冬虫夏草淮山鸭汤。虫草15克,淮山20克,鸭一只。将鸭和虫草、淮山放入锅内隔水炖熟,加点调味即可。每星期可食用一两次。
阳虚之体
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还有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薄,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
调理方法:进补宜选择具有补肾阳作用且温而不燥的助阳之品。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参茸补膏等;也可选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炖服。除服滋补药外,还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等具有补气助阳,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这些都是补阳上品,在冬季里可经常食用。
食疗方推荐:干姜肉桂羊肉汤。羊肉,干姜,肉桂,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羊肉切块,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即可。
此外,还有的患者会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
冬季体虚者如何防病
1、户外防护:戴好帽子和口罩,最大程度减少身体皮肤暴露在外面的可能。因为皮肤也有呼吸功能,而且毛发也有吸附功能。这都会导致肺部吸入一些灰尘和颗粒物,影响自身健康。此外在尽量用鼻呼吸,注意平和呼吸,再辅助以小步快走。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充分发挥鼻腔第一道的防御功能。
2、个人卫生:洗手、清洁面部,尤其注意鼻腔附近,主动咳嗽一段时间。事实上,咳嗽是一个对肺的保护性行为,因为这样可以排出呼吸道中的废物,所以充分利用咳嗽的良好功能不仅能把杂物排出气道,还可以增加胸廓的压力,从而增加肺活量,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肺的免疫力。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