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人们生活当中很多人饮食是没有规律性的,这就导致了胃下垂疾病的患病人群是越来越多,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去了肠胃健康的影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所以对于胃下垂疾病我们需要重视做好积极的预防,那么有必要先去了解胃下垂疾病的形成原因有什么?
胃下垂的病因有哪些?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1、饮食不节: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爱吃辣的、烫的,偏食等各种不良习惯都会对胃造成损害,引起胃黏膜发炎或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的减弱。
2、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忧郁、紧张、焦虑、家庭不和、疲乏劳累等都会对大脑皮质造成不良刺激,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这不但影响胃的功能,而且可导致胃炎的发生。
3、贪嗜烟酒:烟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学物质,可以刺激胃黏膜,使盐酸分泌增加,促使胃炎或溃疡的发生。而酒精对胃黏膜可造成强烈的刺激,久之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生胃炎。
4、药物损害:不少人服药方法不当或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时,不加以保护,使胃黏膜受到损害。如有些人服药不分饭前饭后,有的不用水送服,干咽干吞,均可对胃造成损伤。尤其是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害的保泰松、吲哚美辛、磺胺类等药物时,如空腹服用,或是长期服用,都可引起慢性胃炎。
5、幽门螺杆菌传播:幽门螺杆菌可以传播胃炎和胃溃疡。家庭成员中混用碗筷或在公共场所使用非一次性确筷,均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6、患有某些疾病:长期患贫血、营养不良、B族维生素缺乏症时,也容易引起慢性胃炎。患有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时,经常将细菌和毒素吞咽到胃里,在胃腔杀菌作用降低情况下,不可引起胃黏膜发炎,还会加重已有胃炎的病情。
胃下垂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进行仰卧起坐锻炼。专家告诉我们,患有胃下垂的患者一定要坚持锻炼,例如仰卧起坐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够很好的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仰卧的睡在硬板床上,然后把头部摆放端正,然后双腿伸直,同时足尖往上放,双手则是放在大腿的两边,然后全身放松,腹部进行呼吸,也就是吸气的时候腹部要隆起,而呼气的时候则是腹部下陷,然后这个动作反复做几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这种康复锻炼的时候,最好不要做激烈的运动,例如跑跳以及长时间的站立都是不允许有的。
其次,是要加强营养。如果是身体已经患有了胃下垂这种疾病,那么身体的吸收以及消化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一般胃下垂的患者体形都比较的消瘦,脸色也比较差,容易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所以说,日常应该给患者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同时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要更多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增强营养之后,身体就会变得更加的强壮,这样体质也会越来越好,胃下垂的症状也会大大的减轻。
再者,可以进行推拿治疗。治疗胃下垂最好能够选择中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更好的治疗疾病。中医进行推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就有推拿穴位、揉搓腹部以及迁举肢体,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提胃益气的作用,不仅能够调节身体中的中气平衡,还能够令气血更加的通畅,保障身体健康。
最后,可以进行针灸治疗。数据显示,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胃下垂,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说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想要通过针灸来治疗疾病,那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穴位以及针灸的手法,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推荐几个治疗胃下垂的偏方
1、生姜10~15片、大葱白3~5根、肉桂3克、胡椒粉3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猪肚一个、盐3克。将生姜洗净,切片;猪肚洗净切丝;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以武火烧开,再用微火熬炖30~50分钟,待猪肚熟烂后加入食盐即可。每日食用1~2次,每次吃猪肚,喝汤。
2、红参12g,黄芪30g,母鸡肉500g。将上3味共放入瓷碗内,加水适量,食盐少许,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2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至6剂,有显着疗效。
3、大蒜头一次一两连皮烧焦,再加一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空腹食用,一日二次,连用7天可根治。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