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很多人身体都缺铁,特别是女性,身体缺血会导致贫血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缺铁?缺铁有什么症状呢?应该如何补铁呢?
缺铁常见以下症状
呼吸不畅:人体一旦缺铁,健身时或者平常走路时往往会感到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其原因是,缺铁会导致血氧量降低。
皮肤异常苍白:年纪轻轻看上去面色苍白,这可不是好事。皮肤异常苍白是血流量降低和红细胞减少的典型症状。
疲劳乏力: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以帮助氧气传输至身体各部分。体内健康血细胞一旦不足,就会感到筋疲力尽。
注意力难集中:在缺铁的人群中,神经递质素合成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功能失常问题。
指甲变脆:缺铁会导致手指甲及脚趾甲变薄变脆,更容易折断。指甲出现凹陷或者勺状也是缺铁的明显症状。
难以进行正常锻炼:几周前还可以正常锻炼,但现在完成同样的运动量却感觉非常吃力。这是因为血铁水平过低严重影响了耐力。
肌肉酸痛:身体缺铁,浑身没劲,勉强健身更容易导致运动后更长时间的肌肉酸痛。因为缺铁会延长肌肉恢复期。
推荐五款补铁中药
1、当归
当归是我国中药材当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味中草药,在很多中成药当中都会用到当归,,当归的功效与作用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而当归煮蛋则是一款食补汤品,主要食材是鸡蛋和当归,有时以红枣做辅料,主要烹饪工艺是煮。有补气补血的功效。补铁的中草药有哪些
2、阿胶补血膏
阿胶补血膏具有养血滋阴、补中益气之功效,主治久病体弱、血亏阴伤、目暗不明、视物昏花、月经量少、虚劳咳嗽等症。每次2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温开水冲服。健血冲剂具有养血益气、祛瘀生新之功效,主治放疗、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职业性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每次15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延年益寿精具有补益精血、养肝滋肾之功,主治肝肾精血亏虚所引起的头晕目花、耳鸣耳聋、肢体麻木、腰酸腿软、须发早白等症。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早晚服用。
3、养血生发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具有养血补肾、祛风生发之功效,主治血虚肾衰所导致的脱发、病后产后脱发、脂溢性脱发、头皮发痒等症。每次4粒,每日3次。归芍地黄丸具有补血滋阴之功,主治血亏阴虚导致的头昏眼花、目暗不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口燥咽干、两胁疼痛、月经不调等症。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冲服。补血中成药以消除或改善血虚症候为主要功效。由于血虚与气虚、血虚与阴虚常常相互并见,所以运用补血中成药时,要以血虚症为主要表现。
4、枸杞子
以前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平,功能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为滋补肝肾之佳品,被誉为历代保健良药。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食疗本草》谓之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据药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有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症、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
5、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正如《日华子本草》云:“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临床上常与熟地、当归配伍,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后腹痛等;与甘草同用,对胁、胃脘、腹、头、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日常生活中如何补铁?
除了上面我们说的几种中草药可以补铁之外,补铁还要从日常饮食上注意。首先,补铁多吃动物性食物,少饮茶。动物的肝脏,猪血,红肉等食物都是含有铁元素的,而且这些食物中的铁质是以血红素的状态存在的,吸收率非常的高,吸收率可超20%,特别是对于缺铁的人来说,吸收率更是高达35%。在补铁的时同时要注意,要少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磷酸钙,草酸盐等,这些物质跟铁会形成比较难以溶解的化合物。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吃菠菜,用铁锅可以补铁。但是菠菜中的铁是无机铁存在的,人体不太容易消化吸收。铁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烹调工具,铁锅中的铁元素多为元素铁,人体的吸收也是有限的,所以紧靠吃菠菜,用铁锅是无法达到补铁的效果。
有专家推荐在烹饪中添加铁元素的酱油等调料,可以起到很好的补铁效果。例如,每天食用15毫升的含铁酱油,摄入体内的铁含量只有4毫克,所以长期食用是不会造成铁中毒的。所以,烹饪中加入铁质调料会更科学一些、
最后,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的吸收,在补充铁质营养的时候,可与果汁共饮,水果中的维生素C会帮助吸收铁质,但是最好不要和钙片或者牛奶一起吃,以免影响到了铁质的吸收。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