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九期一”(又名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已有半年,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该药物研发用时22年,结束了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的历史。
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亿左右,患者数目巨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且临床获益不明显。
这款中国原创新药“九期一”让患者看到了希望。
“九期一”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肖世富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药物治疗还是对症治疗,且可供选用的药物不多,不能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基于‘九期一’新的作用机制和独特的临床疗效特征,相信该药能够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共有1199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34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共完成了818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改善2.54分(p<0.0001)。“九期一”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该药主要发明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介绍,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靶向脑-肠轴的这一独特作用机制,为深度理解“九期一”临床疗效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是世界性的难题。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但是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纷纷宣告失败。不少大公司宣布暂时退出研发相关药物。
国际主流学术界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大脑疾病,所以全世界关注的都是大脑的变化。但耿美玉打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发现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息息相关,另辟蹊径,柳暗花明。
“九期一”的研发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上海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是最好的时代成就了这个重磅创新药。
上市审批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药监局在市场监管局指导下,主动与国家药监局沟通,跨前服务,协调指导。国家药监部门优化审评流程,实现提前介入、滚动提交、随到随审、并联审批和同步核查,极大缩短审批时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受理到审批的全过程。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该创新制度已吸收进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有力激发了本市药物创新研发活力,集聚了一大批创新研发企业,催生了一系列本土研发的创新药。GV-971正是上海推行MAH的成果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