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因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大豆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被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誉为“植物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之一。最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物质——大豆异黄酮,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为了让广大读者对大豆异黄酮有更清楚的认识,本刊特别邀请国内知名的营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及临床专家共同对其进行评说。
营养学家如是说——
大豆异黄酮:天然的植物雌激素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大豆异黄酮属于类黄酮物质,它是一种双酚活性成分。因为它的结构和性质与动物性雌激素相似,又具有与人体内雌激素受体相结合的能力,故有“植物雌激素”之称。东方人患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的比例明显少于西方人,经大量研究发现,原因之一就是东方人常吃豆类,特别是大豆,而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发挥了关键作用。
衰老是女人最担心的问题,而衰老与激素平衡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雌激素的减少降低了钙的吸收和利用率,使骨质密度下降陡然加快;对女性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导致更年期后的女性更容易衰老。
此时,女性特别需要有利于稳定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食物,而大豆正是最佳的选择。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高,可以帮助调节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也会减轻一些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疾病的症状,如更年期综合征等。
动物实验证明,如果给实验动物切除卵巢,就会发生类似女性更年期的快速骨质流失。此时如果给动物补充大豆异黄酮,或者是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食物,就能明显降低骨丢失的速度。这在人体试验当中,也获得了同样的效果,证明大豆异黄酮确实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很多女性一听“雌激素”就心怀顾虑,因为过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出血的危险。然而,大豆异黄酮之所以优于药物雌激素,是因为它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不会引起雌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也就是说,如果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大豆异黄酮反而能使其下调,避免过高水平雌激素带来不利的生理效应,从而预防多种生殖系统癌症的发生。
除了预防骨质疏松、减轻更年期不适外,大豆异黄酮还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包括预防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作用,降胆固醇、调节血脂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帮助。
最新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还是一类天然降血糖成分,它能起到降低血糖反应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人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外营养学家都推荐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多多食用豆类,特别是大豆和大豆食品。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辐射作用可能引起身体组织机能衰退,代谢紊乱,甚至会引起多种疾病。在享受电子产品便利的同时,如何能预防辐射的损伤,是现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大豆异黄酮正是现代人抵抗辐射作用的有效食物因素。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物质。它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肌肤的老化,保持肌肤水分,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机能。美容医学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对于女性的皮肤弹性和光泽度等指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妇科内分泌专家质疑——
大豆异黄酮能否代替激素替代疗法
□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 何方方
绝经是一个生理过程,每一个妇女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然而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临床上称为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更年期症状一般在绝经过渡期开始出现,可持续1~10年。我国妇女目前平均绝经年龄约为51.2岁,故妇女一生中有1/4 ~ 1/3时间会在绝经后度过。由此而引发的老龄妇女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激素替代疗法便应运而生。
◆ 为什么要行激素替代疗法?
更年期的典型症状是潮热和出汗,它的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严重者频繁发作,影响情绪、工作和睡眠。其次是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忧郁、焦虑、多疑、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惊慌恐惧、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另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常常发作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白带多,外阴痒、阴道灼热感等,而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由于雌激素缺乏,还会出现阴道萎缩,分泌减少,造成性生活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
除此而外,雌激素缺乏可导致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进而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早期可无特殊症状,也可出现全身及腰背部疼痛,严重时则可发生骨折。因此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尤为重要。激素替代疗法就是给绝经后妇女补充外源性性激素,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一方法目前是得到公认的。
当然,激素替代疗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研究证实,使用雌激素可能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但是,任何药都会有副作用。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人要吃饭,然而吃饭也可引起某些疾病,比如:胃肠炎、痢疾、血脂异常、急性胰腺炎等,那么能因为吃饭有可能得病而不吃饭吗?显然是不行的。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尽量减少‘弊’而增加‘利’。因此,更年期妇女在治疗之前应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可以就个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确定是否需要用激素替代疗法。原则上,有严重绝经症状,或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激素替代疗法。至于用什么药物、多大剂量,如何服用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密监测乳房、子宫、肝肾功能及血脂等情况。
◆ 使用大豆异黄酮能够完全代替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吗?
目前,由于还没有大样本前瞻性随机研究来对照大豆异黄酮和激素替代治疗的优缺点,我们认为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方面现今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代替激素替代疗法。
首先,大豆异黄酮的准产证号为:“卫食准字……”,也就是说大豆异黄酮像蔬菜水果一样只是食品,还算不上保健品,更不是药品,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保健品不能标明有治疗作用,何况大豆异黄酮是食品,更不能代替药品来治疗某些疾病。不过,也有一些更年期症状比较轻的妇女,服用大豆异黄酮后症状有所缓解,但这并不说明大豆异黄酮能代替激素替代疗法。要知道,有些人服用安慰剂后症状也可有所缓解。临床上见到很多更年期妇女服用大豆异黄酮后症状仍不缓解,又来要求激素替代治疗。
其次,大豆异黄酮的安全性有待证实。有人说,大豆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而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是这样吗?从理论上讲,既然有雌激素的作用,也就应该具有雌激素的副作用。有报道说,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食用大豆保健品5年以上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而子宫内膜增生正是雌激素的副作用之一。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用激素替代疗法,医生因为了解雌激素的副作用,就会对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少数做了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术的妇女除外)加用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并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但是,服用大豆异黄酮的妇女因受“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观念的影响,不去加用孕激素,也不到医院去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这样长期下去,是危险的。
总之,大豆异黄酮类保健品不能代替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尤其是有严重绝经症状、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大豆异黄酮保健品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因此,更年期妇女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请医生为你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必要的激素治疗。
公共卫生学家建议——
服用大豆异黄酮,剂量要合适
□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鸿滨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弱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在众多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据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人体每日摄取纯大豆异黄酮80~120毫克,即可达到弱雌激素作用。我们在黑龙江省立医院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观察,选择80名45~55岁的中老年妇女,将她们分为两个组,其中一组每日给95毫克纯大豆异黄酮,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前分别进行了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询问,如潮热出汗、失眠、烦躁易怒、忧郁多疑、性交困难、心悸、眩晕,同时又都进行了骨密度测定。3个月后再进行询问和检测,发现实验组人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均有所缓解,少部分人骨密度有所增加;6个月时,实验组人群不仅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缓解,多数人骨密度都增加。结合其他人进行的实验和临床观察,我们认为,每人每天服用80~120毫克纯大豆异黄酮就可达到补充雌激素、缓解或清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作用。
一般来说,女人到30多岁就应补充少量植物雌激素。到40~45岁时,补充植物雌激素可为80~120毫克。我们认为每天补充纯大豆异黄酮120毫克就完全足够了,无需更多的补充。另外,我们还通过研究发现,每日如果服用纯大豆异黄酮240~360毫克,对血脂有调节作用,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至于有关大豆异黄酮副作用的报告目前不多,而且在临床观察中只要剂量合适,我们如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很多人问:“既然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而大豆异黄酮又有雌激素的特性,那么进食大豆对男性有没有影响?”实际上,对雄性动物毒害的实验研究极少。我们曾进行过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动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在进行大鼠实验时发现,当大豆异黄酮达到正常摄入量的300倍时,雄性大鼠睾丸发生了萎缩,但是,一般饮食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量。所以,男性食用大豆,在正常食用量时,完全没有忧虑的必要。
由于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市场上已经有多种大豆异黄酮保健产品出售。那怎样才是摄入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方式呢?
营养学家认为——
最好选择食品,合理烹调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大豆异黄酮保健产品出售,然而,人们获得保健成分的最佳方式仍是天然食品和日常饮食。在食用大豆类食品的时候,大豆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可以使大豆异黄酮发挥更有效的保健效果。
在膳食中,大豆异黄酮的来源主要是大豆类食品。其他豆类食品虽然也含有大豆异黄酮,但含量较低,难以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在大豆食品当中,以全豆制作的食品最佳,如整粒大豆、豆粉、豆浆、豆豉、酸豆乳等,因为它们中的大豆异黄酮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在日常三餐当中,豆浆、豆腐、豆腐干、豆皮、腐竹等豆制品也是贡献较大的大豆异黄酮来源。由于大豆异黄酮属于水溶性物质,故而豆油中几乎不含大豆异黄酮。
发酵豆制品如酱油、腐乳、豆豉、酸豆乳中的大豆异黄酮量不会损失,并且经过发酵后,其生理活性还会有所提高。同时,发酵豆制品中还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和活性肽类,因此经常吃发酵豆制品是有益保健的膳食习惯。
以上各种豆制品虽然含有大豆异黄酮,但是对大豆烹调处理方式不同,也会对大豆异黄酮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浸泡可损失16%的大豆异黄酮;炖煮可损失28%的大豆异黄酮;油炸可损失36%的大豆异黄酮。
这三种方式造成损失的原因还不相同,浸泡和炖煮主要是因为大豆异黄酮本身易溶于水,造成溶水流失;而煎炸则是造成大豆异黄酮的分解破坏。另外,烘烤也会大量破坏大豆异黄酮的有效成分,降低其功能活性。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高温烹调造成大豆异黄酮的损失较大,所以豆制品最好不用煎炸等方式进行烹调,而且加热程序可以适当缩短。浸泡大豆的水应当利用起来,因为其中溶解了部分大豆异黄酮成分。而发酵豆制品不仅食用方便,而且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因此,合理烹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豆中的有效成分。而每天一杯豆浆,或是一份其他豆制品,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很方便。只要长期坚持,把豆制品作为每日饮食的必备食品,把豆浆作为日常饮料,就会有显著的保健作用。
公共卫生学家认为——
食物摄取有限,建议适当补充纯大豆异黄酮
□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鸿滨
大豆异黄酮仅仅在大豆、葛根、三叶草、红车轴草、亚麻籽等几种植物中存在,而食物中只有大豆才含有。我们认为每人每天服用80~120毫克大豆异黄酮就可达到补充雌激素、缓解或清除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作用。但是,这个剂量指的是纯大豆异黄酮,而要达到这个剂量,一个人每天至少得吃100克(二两)大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烹调,这在生活中,都是很难做到的。
一方面,我们当然还是可以通过食物摄取。大豆异黄酮的分子是由甙元和糖甙组成,如将大豆发酵,甙元和糖甙会分离,甙元游离出来,这样补充大豆异黄酮会更充分、发挥作用更明显。像日本人爱喝的酱汤,非洲人有一种常见食品叫作丹贝,它们都是发酵食品,游离甙元较多,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我建议有更年期不适的妇女可以适当服用纯大豆异黄酮,以补充食物摄取的不足。
编后:大豆异黄酮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已得到医药学家的共识,但对其能否代替雌激素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预防骨质疏松,尚有不同的看法。本刊将不同意见一起刊出,是出于客观反映不同专家的见解,并期待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新的成果。读者若需服用大豆异黄酮,最好事先向医生咨询。
(责任编辑:药品网ypw***)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