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7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我们在这里以“药物与保健品”为主题进行健康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健康?
一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是这样定义的: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如个人生活方式、环境、性格、医疗保健常识等等。据了解:十大死亡原因中有七项可通过生活方式的简单改变而避免。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四大基石”,研究表明,健康人类的平均寿命应为120岁,自古以来,追求健康、延年益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然而目前我们人类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有几组数字提供给大家: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好发于65岁以上的心肌梗死,目前向40-50岁低龄化的人群发展。
去年3月解放军海军总院体检中心公布的脂肪肝病情专项统计:(中国)1998年平均为23.16%,2003年平均为26.1%,有的部门高达43.3%,以30到50岁中青年为主,原因主要是饮食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当,“上班用电脑,回家看电视,出门就打的,多坐少运动”。
全国已知糖尿病者5000万,而且还以每年10%递增,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0%是并发心脑血管病而终止生命的。全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病人超过100万,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39.8%,其中65岁以上的患者达80%,每5位住院病人当中就有一位中风者。全国35-74岁的人中1/4患高血压,约1.3亿,大中城市有近1/3的人显示不同程度的肥胖。
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关键取决于自己如何调控,而遗传因素仅占15%,其他因素占了10%。
二亚健康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态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调查结果,真正健康的人占5%,病人占20%,而身处亚健康的人群占75%。
亚健康是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致,生理性衰老也在此列。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特征主要为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头晕、心慌等。此时如注意防范,往往能有效避免真正的疾病,但这一状态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人与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其健康必然与外部环境(包括食物、空气、水、季节、气候等)紧密相关,同时人内心世界,其思想、情趣、习惯等对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三疾病
疾病是指人体一个或几个部位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失调。
任何改变人体生命活动中内环境平衡(内环境)的因子都可能导致疾病。内环境:人体体内系统之间的平衡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命活动特点的内部环境。疾病的发生与否还取决于有害因子作用的抵抗力。
中医对产生疾病的原因归纳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和外伤。
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物质损失,据统计,2001年国家卫生资源消耗6100亿,占GDP6.4%,因病、伤残、早死亡造成的损失达7800亿,占GDP8.2%,二者相加损失为14000亿,占GDP14.6%,然而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群,不但没有被控制,而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越来越多,而且发病率越来越低龄化。
四康复
当人处在健康状态时,采用积极的心态是为了巩固健康;处在亚健康状态时,采用保健的方式是为了维护健康;处在疾病状态,采用药物或手术的是为了挽救健康。
当一个人产生疾病后,病痛开始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切身感到健康的可贵,为了挽救健康,不断跑到医院去看大夫、打针、吃药、还会接触各方面推荐的药物如西药、中药、保健品、偏方、祖传秘方、食疗、理疗等等。
西药 西药是运用现代科技工业高度提纯的化学品,其作用单一,直接迅速并允许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不宜长期服用,不然会造成胃、肝、肾、神经、血管损害、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据医学调查发现,在患病死亡的人群中,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药物,由于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用药,致使药源性疾病大幅增加。
西药主要运用于临床的急性病抢救、抗菌、消除或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西医西药结合现代化科技发展很快,尤其是在疾病检测(如CT、核磁)和传染病防疫(各种疫苗的运用)等方面尤为显著,而在药物治疗方面明显滞后,那时因为西医的微观、线性、机械理论,不自觉地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往往强调了外因而忽略了内因,即注重药物的外来作用,忽略了人体内稳定和自愈力。用药物替代体内的某些功能,使机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或多或少存在的副作用,破坏了正常菌群和产生耐药性。现在多数疾病为慢性和全身性疾病,而西医对它们产生的病因尚未确定,没有(或缺乏)针对性,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只能控制症状,“头痛医头”仍是目前的主要医疗手段。还有许多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很容易发生中毒,有人认为大量服用维生素有益健康,但过多服用药物性维生素也会中毒,同样,微量元素过多也会造成伤害。
多种学科研究成果表明 :对疾病表现形式的认识已由以前的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以及多因多果的深层次表现出来,现代医学模式将从生物病因为主的治疗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临床医师,在运用药物、手术治疗疾病的同时,深感不安的是我们工作的被动性,就像面对洪水,只是在下游筑堤、堵漏,而真正的战略重点应该在上游植树造林,固土蓄水,即从源头上预防疾病和预防发生疾病远期的不良后果。
中医中药治病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其两大特色,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中药。
中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是文明智慧的结晶,在长期与疾病的抗争中总结出完整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以其整体辨证,标本同治,治病求本为特色,在临床上对西医束手无策的慢性病,全身性疾病以及保健养生方面突显优势。
中药分三品,即上、中、下品。主要作用分三类:补益、条理、攻邪,上、中品保健补虚,条理气血,平衡阴阳;下品为毒物,以毒攻毒,药力峻猛。
以上中品中药配制的处方可达怯病补虚、健身延年的目的,长期服用无副作用,被人们广泛服用,有“药食同源”的美誉,又常被人们制成药膳、药茶、药酒和功能性保健品,用于保健、养生、降脂、降压、降糖、减肥、美容、通便排毒等等。
中医养生讲补肾,“两肾为气血之本,肾火为气之源,肾水为学之海,火足始能生土、生金、水足始能生木、生火。盖凡人具一太极,若阴阳和平侧无病,若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症生”。
中医认为,防病祛疾、延年益寿的关键在于保养真气,扶正固本。其具体原则是保养肾精,强健脏腑,调摄阴阳。同样,纠正和调治亚健康状态也应着重于此。
中药所含成分复杂,仍有许多未知成分。组成成方的中药,与人类有天然的亲和力,作用范围广泛而持久,相辅相成。多病同治,产生神奇的疗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疾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现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有些重要环节未被顾及,或者是中西医学中的盲点,使得疾病的发展无法被有效抑制,康复过程中有些因素无法克服。由此出现了补充中西医不足和盲点的群体并逐渐壮大,这个群体就是保健品。
保健品保健品以其作用范围广,针对性强,高纯度,科技高含量,安全、快捷,在食疗领域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保健品分功能保健品和营养性保健品两大类。
由于现行药品审批和管理,照搬国外的西药管理模式管理中药,时间长,投资大,手续繁杂,有一部分优秀中药制剂转为卫食字保健品进入市场。
保健品以天然食品为原料,以其安全性、功能性和营养性在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原因之一:为现代高科技产品,在某些方面是超前的,例如运用冷冻稳定技术,保留生物活性(如蜂王胶、芦荟)提高了利用价值。原因之二:促进和改善体内良性循环、恢复体质,在促进内稳定和组织的自我修复上发挥主要作用,如同战时的后勤保障和稳定后方。
然而,中药和保健品不是速成产品,饮食睡眠的改善,病情趋于稳定未进一步发展,说明产品已经开始产生作用。疾病不是一天造成的,修复也需要一个过程,恢复内稳定对慢性病体而言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药量和疗程是疗效的保障”就是这个道理,古代医家也说:“夫治劳之浅者,百日收功,稍深者期年为限,更深者,积三岁为期。”
对保健品应“知”、“信”、“行”。
有些人对保健品在认识上有一些误区,有些仍是观念问题,例如有些人,因为保健品不能进药房、不能报销而放弃,拿回一大堆西药长期服用,造成严重并发症,病情还在发展。奉劝这些人,让您的财产转成健康,财产仍在,而不要转成遗产、人财两空。
(责任编辑:药品网ypw***)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