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我要纠错
春天来了,北方仍乍暖还寒,冷不丁就来个倒春寒,大家想甩掉冬装可不能心急。每年这时候,医院接诊的心血管病患者都不少,因为这类疾病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密切,既怕寒冷,又怕忽冷忽热。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桃红提醒,春天保护好心血管,要唱好“五首歌”。
1
“保暖歌”:出门一定穿暖和
刘女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大风天外出买菜,穿得比较单薄,回家后感到浑身发冷,不一会儿就晕倒在地。家人立即呼叫120将她送医,测量血压最高升至190/80。
常言道:春捂秋冻。胡桃红说,春天冷暖空气活动交替频繁,心血管病患者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能穿得太多,也不能穿得太少。尤其是在大风天,还是有必要穿上羽绒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围上围巾,加穿背心护背,并避免迎风行走。当然最好是不在大风天出门,一来是可以防止呼吸道感染,二来是防止因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
无论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流趋缓、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心肌耗氧量。
2
“运动歌”:太阳升起再锻炼
于先生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坚持早锻炼。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改变了这一习惯。一天早上7点多,他穿上运动服到公园跑步,跑出汗后又练起了气功。1个小时后,他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幸好路过的邻居及时发现,将他送医。
春天,人的情绪容易兴奋,再加上昼夜温差大,血管反应强烈,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心血管病患者在初春坚持锻炼,是可以提高耐寒能力的,但不要过早出门锻炼,上午等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点左右运动最好。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扭扭腰、伸伸腿、揉揉膝盖等。运动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感觉微微出汗即可。不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及个人爱好,选择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蹲下起立、剧烈用力的动作。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锻炼中出现无力、气短等身体不适,必须立即停止运动。
适度锻炼可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但不科学的运动会弄巧成拙。
3
“饮食歌”:“四忌”保心安
方先生有心梗这个老毛病,但他嘴壮,爱大吃大喝。除夕那天,一家团圆,他吃得尽兴,还喝了点酒。没想到团圆饭刚吃完,心梗就发作了,紧急送医抢救才转危为安。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千万要管住自己的嘴,大吃大喝易使旧病复发,处置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春天不冷不热,也不像秋天那样干燥,是享受美味佳肴的最佳时期。然而,越是在春天,越是要控制好饮食,以清淡、均衡为原则。建议适当摄取动物脂肪和蛋白质;主食宜选择粗粮及粗纤维食物(如红薯、玉米等),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吃豆类、豆制品,利于胆酸排出,使胆固醇合成减少;多吃鱼,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总结起来,心血管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四忌”:忌暴饮暴食,吃得过饱;忌高油、高盐、高脂,以及豆酱、咸菜、腌肉;忌高热量食物;忌含糖量较高的甜食。
4
“情绪歌”:勿大喜大悲
李女士天生有一副好嗓子,爱唱爱跳。最近,她与儿时好友重逢,相约唱歌。沉浸在欢乐里的李女士唱了一首接一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冠心病患者。两个小时后,她感到气短、头昏、呼吸困难,幸好常备药带在身上,服药后好转。
保持心理平衡,以及稳定和愉悦的情绪有益心脏健康,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也可使身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激动的情绪,包括兴奋,都应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否则人的神经系统会因较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意外。
同样,持续焦虑、忧郁、悲观的负面情绪,对心血管病患者也非常不利。负面情绪会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失调,长期下去还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使脂肪聚集凝固,最终沉积于动脉管壁形成斑块。
5
“保健歌”:不服老不行
吴先生是军队的一名退休干部,多年的部队生活让他对自己的身体特别有信心。春天一到,他觉得不能在家闲着了,忙不迭地给自己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要么跑步锻炼,要么约邻居下棋,要么跟老战友聚会、打球……直到最近他的心肌炎再次复发,需住院接受治疗,他才明白身体已经吃不消了,不服老真不行。
相比于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在春天对于身体的保健意识不那么强,容易放松警惕,但往往意外就是在这时候发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社交活动不要过于频繁,要有时间观念,吃饭、睡觉、运动都要有固定的时间,不能过度劳累,更不能熬夜,尽量在晚10点前上床睡觉。
除此之外,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尽量缓慢,以免发生晕厥、摔倒。早晨起床后,在床上坐5分钟左右再下地,然后喝一杯温开水让血液得到稀释,以免出现心绞痛、中风。平时需定时测量血压,一旦出现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等症状,及时就医。(作者单位: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