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我要纠错
最近,音乐人赵英俊、演员吴孟达接连因肝癌去世。一时间,肝癌这个被称为“癌中之王”的疾病再次引起关注。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由于其起病隐匿,约40%的患者在诊断时没有症状,往往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肿瘤中晚期。有没有可能预防肝癌?能不能尽早发现肝癌?今天,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远离这种疾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报道,2015年我国新发肝癌患者46.6万例,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四,因肝癌死亡病例42.2万例,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肝癌防治形势可以说是相当严峻。
大多数的肝癌是在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各种肝脏疾病都可以导致肝细胞破坏。当肝细胞被破坏后,肝脏会再生新的肝细胞来填补空缺。但如果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就可能产生肝癌细胞。正常情况下,肝癌细胞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若肝癌细胞不能被清除,就会逐渐进展为肉眼可见的肝癌。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都是肝癌发生的常见原因。进食了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如发霉的玉米与花生等,也会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
肝区隐痛并不是确切症状
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剧情,很多人认识到肝癌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也就是右上腹疼痛。一旦出现类似隐痛,有的人就担心自己患上了肝癌。实际上,在肝区隐痛的病因中,肝癌只占很少一部分。
临床上常见肝区隐痛的原因是胆囊或胆管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此外,脂肪肝、酒精肝与乙肝等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脏肿大可压迫肝脏的包膜或肝脏炎症导致肝脏包膜牵扯,也可能会引起肝区隐痛。肋软骨炎也可导致右上腹不适。因此,不是所有的肝区隐痛都是肝癌。如果有相似症状出现,特别是持续存在的肝区隐痛,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并且,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会出现肝区隐痛。在临床中,经常有患者问医生,“我从来没有什么肝病,也没有任何不舒服,怎么一查就是肝癌晚期了?”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肝癌早期大多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进一步发展才可能出现消瘦、食欲下降、肝区疼痛、原有肝脏疾病加重等表现。一旦出现明显疼痛、严重消瘦等症状再进行腹部CT或核磁检查时,往往会发现肿瘤体积已经非常大,甚至出现转移。因此,不能只通过症状来预测肝癌的发生,更不能由此来判定自己安全。
别小看脂肪肝
脂肪肝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约有2亿多脂肪肝患者。很多人对于脂肪肝的认识还停留在“富贵病”的阶段。实际上脂肪肝是可以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目前,我国由脂肪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病例呈上升趋势。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食物中含有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会在肝脏内被加工成脂蛋白。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脂蛋白会被送到全身各细胞和器官消耗使用。如果进食过多,同时由于缺乏运动导致消耗过少,那么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成分就会在肝脏内蓄积,引起早期脂肪肝。早期脂肪肝没有被及时控制,肝细胞内过多堆积的脂肪成分就会引起肝脏内的炎症,破坏肝细胞,发生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发生,就会引起肝硬化。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可能会发生癌变,最终导致肝癌发生。
对于脂肪肝的控制,要尽可能在早期单纯脂肪肝的阶段进行。一方面是因为长期脂肪肝会使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脏病和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长期脂肪肝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一般认为,脂肪肝会按照“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向人体开战。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一定比例的脂肪肝患者并没有经过肝硬化的阶段就直接进展到肝癌。此外,脂肪肝会增加消化道其他肿瘤的发生风险。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脂肪肝的危害,争取将脂肪肝消灭在萌芽状态。
定期检查肝功能很必要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患者而言,预防肝癌的发生首先要治疗现有肝脏疾病。乙肝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尽快使病毒达到完全抑制;丙肝患者应尽快抗病毒治疗,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酒精性肝病患者应绝对戒酒;脂肪肝患者应尽快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消除脂肪肝。
通过对肝脏疾病的有效控制,可以把肝癌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但不能杜绝肝癌的发生。所以,在肝病的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肝癌的筛查。慢性肝病患者要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注意甲胎蛋白等指标。对于有肝癌家族史和(或)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的患者,必要时做腹部CT或磁共振排除肝癌。
总之,规律门诊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肝癌,早期发现有相当高的比率可以完全清除肿瘤病灶,达到完全治愈。如果没有定期检查,首次发现时已是肝癌晚期,能做的只有延长患者的生命。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应规律体检,通过检查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腹部超声等,筛查肝脏疾病。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