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举办的“帮您鉴别家藏老药”活动在中山路达仁堂药店如期举行。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的200多名市民带来了近千丸老安宫牛黄丸,其中竟有54年前生产的老药,连鉴药专家也是首次见到。
读者热捧鉴药活动
昨天,虽然活动定在9时举行,但不到7时已有读者赶到活动地点。将近9时,达仁堂药店已被近200名读者挤得满满当当,广大读者的热情将鉴药活动推向高潮。78岁的张大爷一大早从塘沽赶来,就为鉴定手里的药品是否还能服用。经过专家甄别,张大爷的藏药是香港产的安宫牛黄丸,有一定收藏使用价值。87岁的张奶奶也特意赶来鉴定老药,张奶奶年轻时买了一粒没有包装甚至蜡封的安宫牛黄丸,于是她将药丸密封在玻璃瓶中保存,几十年过去了,当专家打开药瓶时老药丸依旧完好如初。还有一位读者带来的药丸十分特别,他的父亲多年前自制了一个六角形密封玻璃瓶,里面放了两颗安宫牛黄丸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急用时打碎”以及服用方法。读者陈大爷感慨地说:“这次活动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大伙以前对放了这么久的安宫牛黄丸都不敢用、不会用,这回可是让我们手里的药变废为宝了。”
家藏老药大量亮相
在昨天鉴药现场,大量家藏老安宫牛黄丸首次亮相。记者看到,参加鉴定的药品大都为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药品,民间藏药这么多让在场专家颇感吃惊。其中最早的要数1956年达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1969年进入达仁堂药厂工作的老药工郭玉凤告诉记者,就连她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款药。一上午的鉴定活动中,还出现了安宫牛黄丸的另一种剂型散剂,还有达仁堂1966年生产的包装上带有一个“3”字标记(采用3号处方,使用纯犀角)的安宫牛黄丸,这两个药品张玉凤也是首次看到。本市药品鉴定专家高元泰和张玉凤激动地说:没想到百姓手中的藏药有这么多种类,而且大都保存得比较好,今天同时出现真是难得一见。
老药丸见证天津药厂变迁
大家鉴定的药品虽然大都是安宫牛黄丸,但包装却各异,有的是锦盒、有的是纸盒,有的带金箔,有的是供出口的精装盒。另外名称也各有不同,共有局方至宝丹、抗热牛黄丸、抗热牛黄散、安宫牛黄丸四种,连包装上的药厂名称也不尽相同。专家告诉记者,从活动中看到了达仁堂各个时期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这些老安宫牛黄丸浓缩了百年老字号达仁堂的历史变迁。从1914年达仁堂在中山路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中药工厂,1955年实现公私合营,成为天津公私合营达仁堂制药厂,后来又叫过天津市工农兵制药厂、天津市第二中药厂,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老牌匾,采用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名称至今,这些老药丸体现了天津医药业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对这些老药丸的药用价值,专家称如果打开蜡丸后药丸没有发霉变质,还可以服用。其价格并非像网上炒作的那么高,待价而沽就更没有必要了。虽然现在药品成分中犀牛角被水牛角替代,但新安宫牛黄丸的品质和药效是肯定的,大家可以购买几丸放在家里备用,但也没有必要长时间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