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8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早上起床,明显感觉到有一丝凉意,出门后更是秋风瑟瑟,凉风直往身体钻,冻得人只能把衣服裹得更紧,天气转凉以后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患感冒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不仅平时要对自己进行适当的保暖外,也要从饮食中进行调理,以下四种食物可有效御寒。
秋季凉风习习 御寒食物
1、辛辣食物
辣椒可刺激食欲、增进消化,能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加,故冬天吃点辣椒可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受潮湿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症。
2、根茎类
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3、肉类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4、含碘食物
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 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严冬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之感,特别是冬季抑郁症患者更刽现悲伤、忧郁、失眠、沉闷的情绪,自觉全身疲惫,整日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有些人更有“猫冬”的习惯。这些主要是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缺少紫外线照射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防治冬季抑郁症的关键是增加日光照射和户外活动的时间。紫外线可促使皮肤上的初级维生素D转变成活性维生素D,而其对血管系统及骨骼组织有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所以多在室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老话说:“常晒阳光,身体如钢”。散步和运动还能够对脚掌(如涌泉等穴位)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让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作用,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有效的调节,并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增强体力和精力。
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所以,老话说:“冬天动一动,不会有病痛;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练三九,生命长久”。
老话说:“要想身体健,天天去锻炼”。冬天锻炼贵在坚持。冬季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锻炼最好是在日出后。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不可运动过度。
年轻人由于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体质较好,体力恢复快,可以安排在早上和下午选择跑步、打球、游泳等高强度运动,特别是冬泳,是一项融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浴为一体的健身运动。
中年人可在下班后选择快走、慢跑等低强度运动,老话说:“大步走,精神抖”o年老体弱多病者和少年儿童,最好选择上午1 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同时要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可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勤走路等。老话说:“踢踢腿,弯弯腰,病魔见了跑:打打拳,练练操,寿星见了笑”,“天天走步,青春常驻”。
内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环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经系秘方(29) 传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养 |
补气篇(103) 抗老篇(58) 补血篇(77) 解毒篇(93) 健体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润肤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发篇(33) 抗皱篇(58) 洁齿篇(23) |
皮肤偏方 |
斑秃方(62) 痤疮方(39) 雀斑方(54) 荨麻疹方(53) 湿疹方(45) 脱发方(38) 白发方(70) 黄褐斑方(45) |
肿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阴茎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阳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遗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阴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烧烫方(20) 跌打方(24) 骨症方(26) 炎症方(56) |
儿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肤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传染疾病秘方(9) 神经疾病秘方(78) 寄生虫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妇科偏方 |
月经病(89) 妊娠病(41) 宫颈癌(62) 产后病(42) 带下病(16) 不孕症(57) 妇科杂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以医生诊断及医疗为准。 ┊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25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品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3414号-7 公安备:42010502001036